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学系统创新
1)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教学系统创新
2)  EIS
教育创新系统
1.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System (EIS);
教育创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
3)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创新教学体系
1.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for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ests and teaching administations, which would be applicable to students majored in biotechnology.
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建立合理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测验系统”和科学的“微生物学实验管理体系”入手,尝试创建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创新教学体系。
2.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ll for persisting in human -based i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employment orientation, developing top quality teaching staff and distinctive teaching modes, which reflect educational principle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etency.
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现分层分类教育的原则。
4)  a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教学创新体系
1.
To build a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of physical culture in the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ming is of long-term strategic meaning, is can strengthen and inprove the fruit of physical cultuer in the period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deeper.
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春时期 ,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 ,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开拓创新精神 ,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5)  innovation teaching system
创新性教学体系
6)  Learning Innovation System
学习-创新系统
补充资料:中国旧石器缺乏创新进步慢 文化系统分南北

科技时代_中国旧石器缺乏创新进步慢 文化系统分南北
尽管已年过七旬,但退休后的张森水仍然信奉自己“忙忙碌碌做事情”的宗旨,继续从事东南地区旧石器考古研究。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跑遍中国,提出中国旧石器文化有南北两个系统

  -人物

  张森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生于浙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研究。出版有《步迹录———张森水旧石器考古论文集》、《中国旧石器文化》、《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与裴文中合著)等。

  学旧石器好可以满世界跑

  我学考古的志向,中学的时候就有了。我在浙江台州念的中学,一次饭后散步的闲谈中,我们的历史老师对我说中国遍地是文物,研究这种学问的叫考古学,你若学习,定会有成果。

  我一听很高兴。因为我就是数学、物理差一点,历史、地理还可以。这次谈话以后,我就在这些方面下了工夫。考大学的时候,台州没有考场,我们要到温州去考,我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准备学考古。发榜的时候,我如愿进了北大。

  我们班有20个人,后来有两个人因故退学了,开玩笑说是“十八罗汉”———其实,18个人里面还有三个女同学。当时,北大自己的老师很少,只有宿白先生、阎文儒先生等人,后来又去了苏秉琦先生,一大半老师都是从校外聘请的。旧石器是裴文中先生教的,中国旧石器是贾兰坡先生教的,商周考古是郭宝钧先生教的,古文字是唐兰先生教的……郑振铎、向达、郭沫若等人都给我们上过课。在上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裴文中先生,他给我们讲各地的博物馆和旧石器考古,从国内讲到巴黎,从巴黎讲到德国,一会儿又讲到瑞士、伦敦。我当时就想,学旧石器挺好,可以满世界跑。

  实习的时候,我们去了半坡遗址,那里的负责人石兴邦先生对我不错,他希望我留在他身边做研究。他还对我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不会要我的,因为那里的人全都是搞自然科学的,没有人是搞社会科学出身。

  然而事情很巧,当时学苏联,旧石器被归入社会科学。裴文中先生当时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研究室负责人,他想通过考古学的知识去搞原始社会。

  一听到我报名要到这里来,很快就收了。我1956年到这里以后就没有挪窝,一直干到了现在。

  首次独立工作全靠羊倌帮忙

  我们所所长杨钟健先生认为学考古的人不懂地质、生物,他要求我们必须补课。所以,我毕业以后,还回到北大和地质学院上过课。裴文中先生则强调边干边学,他放手让我们去干,但要求非常严格。1956年年底,我跟着裴文中先生去广西野外考察,分配给我的工作是记野外工作日志,因为考古的方法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1958年秋,裴先生让我去内蒙古独立工作,找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标本。我去了20多天,什么都没有找到,心里非常着急。就想,自己第一次出来难道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在跟一个羊倌聊天的时候,我把从新石器遗址找到的几块石器给他看,他告诉我,这里没有,过河有的是。我第二天就过去了,结果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等地发现了31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也采集了一些哺乳动物和新石器时代遗物。

  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保护意识不强,当时没有吁请当地政府保护。1991年我再去的时候,黄河大桥的两边正好修在两处重要的遗址上,这两处已经被完全破坏了。

  标本带回来以后,裴先生很高兴,他说这是新东西,让我整理以后写成论文,还帮我找了参考资料,我外语很差,他就把英文、法文文献的有关段落都讲给我听。论文我都不记得改了多少遍,最后一次,他才说了一句“放在这里”。这时,我才如释重负,这句话也成了他给我的最高奖赏。后来,他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杂志发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