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科尔沁情歌
1)  Horchin love songs
科尔沁情歌
2)  Horqin folk song
科尔沁民歌
1.
Chapter I: from the image of nature, music, diversity, and image,expound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orqin folk song language.
序言中概述了科尔沁民歌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攥写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3)  Horchin narrative folk song
科尔沁叙事民歌
1.
Focusing on the Horchin narrative folk song of the Mongolian art of talk and sing, by the method of influence research and parallel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Han culture factors in it.
本篇论文以蒙古族说唱艺术中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方法,就其中的汉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4)  Mongolian folk songs in Korqin
科尔沁蒙古族民歌
1.
The paper explains the profound ideas,unique artistic forms and distinctive local color of the Mongolian folk songs in Korqin.
文章阐述了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及鲜明的地区色彩。
5)  Keerqin narrativ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olk song
近现代科尔沁叙事民歌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t, image, theme thought of Keerqin narrativ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olk song upon the Marxist literacy and art aesthetics methodology, and primarily explains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方法论为理论根据,通过对近现代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主题思想、文化蕴含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阐明了其审美特征。
6)  Korqin
科尔沁
1.
Changes of Desertification from 1985 to 2000 in South of Korqin Sandy Land;
近20年来科尔沁南部沙地的动态变化
2.
Multicultural Characters of Korqin Shaman Divine Song;
科尔沁萨满神歌多元文化特征
3.
Korqin Shaman Divine Song is a type of original living songs with fixed paradigm, sung to the divinities during Shaman worshipping ceremony.
科尔沁萨满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结合歌舞形式,在萨满教祭礼仪式中,对神灵唱诵的具有固定程式的原始活态传统诗歌。
补充资料: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

    又称科尔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位于北纬42°5′~43°5′,东经117°30′~123°30′。海拔250~650米,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面积约4.23万平方千米。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旗与哲里木盟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
   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部缓慢上升,东部轻微下沉,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继沉积了厚达200余米的松散岩系,组成了坨、甸的物质基础。
   气候冬寒冷、夏炎热,春风大。年均降水量360毫米,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6~8月份,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春秋则为西南风,年均风速3.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1.7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大风是沙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区日照2900小时,日照率达67%,10℃以上活动积温3160℃,无霜期140~150天。
   科尔沁草原坨、、甸并存。坨子地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为白沙土和黄沙土,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等。地是指相对高度在2米之内较平缓的沙土地,土壤为黄沙土和栗沙土,植被主要有隐子草、羊草、冰草等。甸子地则指分布在坨、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
   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据记载,公元10世纪时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纪初扎鲁特旗东南还留有松林。但至19世纪后期,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坨、地扩大,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两者所占相对面积为3∶1,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受到直接威胁。为防止沙化、草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草场封育,翻耕补播、人工种草、引洪淤灌、防止过牧及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尔沁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