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韩礼德语言思想
1)  Hallidayan linguistic thoughtsi
韩礼德语言思想
2)  The Hallidayan Model of Language and Discourse
韩礼德语言与语篇模式
3)  Halliday's theory of language
韩礼德的语言理论
4)  philosophy of "virtue"and "rite"
"德"、"礼"思想
5)  Halliday's Functional Grammar
韩礼德功能语法
6)  Hallidayan systemic functionalists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家
补充资料:信德语言文学

信德语言文学

居住在印度河下游信德地区人民的文学,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文学的一部分。它有古老的口头创作,大多是叙事诗、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双行叙事诗《杜代和吉奈瑟尔》(1312),描写杜代和吉奈瑟尔两兄弟为争权夺利而进行战争的故事。16世纪诗人迦吉·迦金(?~ 1551)以四行诗体写爱情,在语言上刻意求工。诗人夏赫·阿卜杜尔·格里穆(1538~1623)作有94首双行诗,大多写爱情、苦行和自我牺牲。18世纪前半叶,文学活动得到伊斯兰封建主阿卜杜尔·拉迪夫(1689~1752)的庇护和支持,称为信德文学的黄金时代。他本人也是诗人,他的《诗集》题材比较广泛,描写印度河和渔夫、沙漠和骆驼、王子和珠宝商,还有织工、陶工和农民等,但主人公大多是妇女,场面宏伟,故事生动。同时代的穆罕默德·吉曼、阿卜杜尔·哈森等,都是苏菲派诗人,运用新的韵律和格式写诗,表达严肃的哲学思想。后来,又有斯吉尔(1739~1826)、萨米(1743~1850之间)等诗人,前者的诗歌充满欢乐情调,后者的诗歌宗教色彩较浓。加德尔·伯克什·贝迪勒(1814~1873)是拉迪夫的追随者,他长于抒写情人幽会的强烈情感。19世纪末有诗人夏姆苏丁·布勒布尔,他以改良主义的观点讽刺了新文明;古拉姆·夏赫善于描写哀愁,有“眼泪之王”的称号。在这期间,有从英语和孟加拉语、乌尔都语等翻译成信德语的散文作品,作家米尔扎·格利吉·贝格(1853~1929)创作了短篇小说《美》(1890)和长篇小说《光辉》(1890),是小说领域内的创举。作家伯里德默达斯创作了长篇小说《奇遇》(1892),也表明作家开始描写信德人民的现实生活。在戏剧方面,作品大多根据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剧本改写或取材于《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情节编写而成。诗人吉申金德·贝伯斯(?~1947)吸收波斯的诗律写诗,反映了穷人的生活,描写自然景色,作品有《可爱的狮子》和《恒河之波》等。他与赫利·迪勒吉尔、拉姆·本吉瓦尼和戈文德·帕蒂亚等人被称为“进步主义”诗人。诗人海德尔伯克希·吉多伊模仿伊克巴尔的风格写了《控告》、《自由的民族》(1947)和《印度河的呼唤》等诗,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这时新诗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著名的诗人有德亚拉姆·吉杜默尔(1857~1927),他有长篇哲理诗《心灵的鞭子》等。当代诗人中主要有纳拉扬·夏姆(1970年曾获印度文学院奖)、阿亚兹、伯希尔·莫里亚尼、阿布勒·格里姆·格达伊等。20世纪初期,在小说方面,杰德默尔·伯勒斯拉姆(?~ 1948)写了《吉默尔鲍什的故事》,嘲笑富人的贪婪和啬吝。拉勒金德·阿默勒迪努默德 (?~1954)写了不少传记、故事和惊险小说。1914年他与人一起建立信德文学协会,倡导用信德语创作小说。女作家古莉·斯达伦加尼的长篇小说《友谊》,写一个印度教少女与穆斯林青年结婚,受到社会的非难。1947年印巴分治后,信德语文学开始在两个国家发展。居住在巴基斯坦的信德语作家有谢依赫·阿亚兹、阿卜杜尔·哈里姆·乔希、阿卜杜尔·拉扎尔·拉兹等。在印度的信德语作家有戈宾德·马尔赫、孙德里·乌德姆金达妮(1924~ )、阿南德·戈拉尼(1925~ )、波帕吉·赫拉南德尼(1924~ )以及孟卡拉姆·默勒迦尼等。他们开始时大多描写教派冲突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后来转而反映国内的生活。  参考书目 印度文学院:《印度现代文学》,新德里,1956。 孟卡拉姆·默勒迦尼:《信德语文学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