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en did the first full moon appear
"明月几时有"
2)  Enlightenment
1.
On Enlightenment of Lao Tzu;
《老子》中“明”及其现象学阐释
3)  "mingming"
“明明”
1.
Modal adverb "mingming" is explained by its synonyms and its syntactic situation in ordinary Chinese dictionaries.
常规的词典对语气副词“明明”的解释都是通过近义词和它出现的句法环境来说明,这样的解释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难让留学生真正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4)  LIU Ming-ming
刘明明
5)  illustrating illustrious virtue
“明明德”
1.
Illustrious virtue is not only the universe-life system,but also the true colour of life; illustrating illustrious virtue is not only to illustrate life,but also to develop illustrious virtue.
“明明德”与生活贯穿于“大学之道”的始终。
6)  Illustrating illustrious virtue
明明德
1.
The Great Leaning is originally and the first one of the classics of Confucianism, "illustrating illustrious virtue ","loving people"and "perfection".
在儒家思想中,“明明德”被列作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首,而儒家中的心学,作为其一个很重要的学术分支,对“明明德”又有着不同的理解。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不胜]不堪承受。

[弄]赏玩。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共]共赏。

[婵娟]美丽的月光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词牌知识】

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 曾制《水调歌, 唐代发展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此调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 》等, 双调, 九十五字, 以平声韵为多, 也有用仄 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定 格

⊙ 仄 仄 平 仄(句)

⊙ 仄 仄 平 平(韵)

⊙ 平 ⊙ 仄 平 ⊙(句)

⊙ 仄 仄 平 平(韵)

⊙ 仄 平 平 ⊙ 仄(句)

⊙ 仄 平 平 ⊙ 仄(句)

⊙ 仄 仄 平 平(韵)

⊙ 仄 仄 平 仄(句)

⊙ 仄 仄 平 平(韵)

⊙ ⊙ ⊙(句)

⊙ ⊙ 仄(句)

仄 平 平(韵)

⊙ 平 ⊙ 仄(句)

平 ⊙ 平 仄 仄 平 平(韵)

⊙ 仄 平 平 ⊙ 仄(句)

⊙ 仄 平 平 ⊙ 仄(句)

⊙ 仄 仄 平 平(韵)

⊙ 仄 ⊙ 平 仄(句)

⊙ 仄 仄 平 平(韵)

赏析一: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赏析二: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袁行霈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