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1949-1952年
1)  Years from 1949 to 1952
1949-1952年
2)  1949~1952
1949~1952年
3)  1949~1966
1949~1966年
4)  from 1927 to1949
1927至1949年
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ti-Japanese War and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area,the higher education in northwest area got progress to some extent from 1927 to1949.
1927至1949年期间,在抗战救国和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学校数量有所增加,办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形成了三个显著的特征:在学科设置方面,理、工、农、医诸学科成为主体;在学校类型方面,国立专科以上学校成为主体;在高等学校布局方面,西安、兰州、迪化成为西北地区高教中心。
5)  1949 to 2002
1949~2002年
1.
1949 to 2002:Two Approaches to Common Prosperity and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
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
6)  the period from 1921 to 1949
1921~1949年
补充资料: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部队依托阵地,在全线分别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营以下阵地实施的进攻战。
  
  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已基本完成,阵地更加巩固;反"绞杀战"(见钢铁运输线)已经取得胜利,前线物资的供应已有很大改善;炮兵和装甲兵得到加强,可以同时在若干地段上集中优势炮火支援步兵作战;同时,部队经过1951年秋季以来个别性战术反击作战,初步积累了对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实施阵地进攻作战的经验。这一切为举行全线性战术反击准备了条件。志愿军为了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破坏其可能的进攻,决定从9月18日开始,第一线各军按照统一计划各自选定目标,对"联合国军"班、排、连支撑点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求得当晚完成攻歼任务。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准备好了再打,组织密切的步炮协同,加强对空防御,大胆使用坦克配合步兵作战,并作好抗击敌军连续反扑的准备。
  
  
  此次作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18日~10月5日,在志愿军首长统一计划下, 各军根据准备情况,不等齐地陆续发起进攻;第二阶段从10月6~31日,在志愿军首长统一号令下,各军同时发起进攻。在这44天的作战中,志愿军向57个目标进攻74次,打退敌军排至团的兵力反扑400余次,巩固占领的阵地17个,歼敌2.5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为配合志愿军作战,在东线也发起了战术性反击。
  
  此次作战,志愿军对进攻的目标,集中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采取突然动作,给以歼灭性打击。对攻克的阵地,可能固守的则固守,不能固守的则主动放弃,以保持主动。在此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①"快打、快撤、抓一把",即达成攻歼任务后迅速撤回;②"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即第一梯队完成攻歼任务后迅即撤回,第二梯队乘对方重占阵地立足未稳时,再次反击,反复杀伤对方有生力量;③"攻克固守,打敌反扑",即利用对方失去阵地必然要反扑的特点,依托已占阵地,乘对方脱离工事反扑时,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予以大量杀伤,巩固已占阵地,这种打法被形象地称为"引肉上砧"。
  
  这种依托阵地的战术性反击,早在1951年9月便已个别地开始,而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则表现为更有组织和更带全线性。这种战法,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可以积小胜为大胜,使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与兵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毛泽东在1952年10月24日给志愿军的贺电中指出:"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