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赵树理文艺思想
1)  Zhao Shuli's Ideas on Literature and Arts
赵树理文艺思想
2)  Zhao Fan s literature thought
赵藩的文艺思想
3)  literature theory
文艺理论思想
1.
On the theoretical originality of Wang Yuanhua s literature theory;
试论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理渊源
4)  the newly discovered article written by Zhao Shu-li
赵树理佚文
5)  thought on literature and art
文艺思想
1.
Zhou En-lai s thought on literature and art embodies some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周恩来文艺思想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It is a long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ought on literature and art.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瞿秋白作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先驱者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服务于中国国情的翻译观、服从于中国革命的文艺理论观、立足于中国大众的文化观等三方面论述了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3.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ituation of studying the ancient Confucian thought on literature and art since the 20th century,analyses several main studying aspects in the new times,and makes academic self-examina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its research.
本文从纵向上对20世纪以来的古代儒家文艺思想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从横向上剖析了新时期以来的几个主要研究方面,并就研究现状作了相应的学术反思。
6)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文艺思想
1.
Deng Xiaoping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hich is the fresh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germinated in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matured in the new times of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m-Leninism-Mao Tsetung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new times.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萌芽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崭新的文艺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民族性、勇敢的创新性等本质特征,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伟大纲领。
2.
This paper,from two view of points of literature and art bearing relation to people and relation to politics,discusses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exposes Deng Xiaoping′s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Mao Zedong′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本文从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两大角度论述了邓小平的文艺理论 ,并探讨了邓小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和发
补充资料: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

    中国作家。原名树礼。山西沁水人。因家境贫困,少年时即参加农业劳动,深受农民的生活情趣、语言、民间文艺、地方戏曲的熏陶,1925年考入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接触了五四新文化思潮和新文学,还参加过学生运动。1929年被捕,入太原自新院,翌年获释。此后多年流浪于太原、沁水及河南开封等地,当过小学教师、录事、差役、店员。1936年到上党乡村师范任语文教师,并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赵树理和青年文学作者在交谈

赵树理和青年文学作者在交谈


   
   赵树理最早发表的作品,是刊载在1931年北平《晨报副刊》上旧体诗《打卦歌》,同年发表小说《铁牛的复职》,之后还有《金字》、《盘龙峪》等小说及小品、评论。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树理在长治  、阳城等地负责抗日宣传工作,编辑《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写下许多通俗的小说、诗歌、戏剧、曲艺、评论文章。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等小说。他的作品着力表现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农村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善于提出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获得群众的喜爱。抗日战争胜利后,写出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作品通过一个贫苦农民从被压迫到觉醒、参加武装斗争的经历,揭示了中国农民谋求解放的道路。此后的作品,大多是描写建立人民政权后农村中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及改造旧思想、观念、习俗的斗争,如《福贵》、《小经理》、《田寡妇看瓜》、《邪不压正》、《传家宝》等均各有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配合新婚姻法的贯彻,创作了短篇小说《登记》。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后,创作了长篇小说《三里湾》,表现了合作化运动过程中各种农民思想波动,歌颂先进的积极的农民。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锻炼锻炼”》,以嬉笑的笔墨触及当时农村工作中的弊端,讽刺了落后农民,命题严肃,并曾因此引起文学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1960年以后的作品,如《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张来兴》等都是有感于农村中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的危害而作,以针砭时弊。他曾以所谓提倡写“中间人物”受到错误的批判。
   在小说创作同时,赵树理还一直从事戏曲和曲艺的整理、改编和创作。他是上党梆子在剧目、编导、音乐、表演诸方面的专家,创作过一些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1961年整理改编的《三关排宴》被摄制成戏曲影片。他担任曲艺界的领导工作,发表过改革发展传统曲艺的文章,自己也创作不少曲艺剧目。
   工人出版社出版有4卷本《赵树理文集》和《续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