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volution of modern historical study
近代史学流变
2) modern history
近代史学
1.
LIANG Qi-chao, one of the greatest pioneer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mbibes the western scientific studying way of history with a critical ide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y.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3) History of modern medicine
近代医学史
4) modern history circles
近代史学界
5) Moder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近代数学史》
1.
Comprehending Mathematics and Clarifying History:Review on Moder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为数学拨开云雾 为历史理清脉络——《近代数学史》评介
补充资料:阿拉伯史学
传说时代与早期历史著作 公元 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人还没有成文的历史著作,仅口头传下了许多历史故事。《古兰经》曾记载了许多古代"先知"与帝王的传说,以及古代也门萨巴人的离乱、各部族的变迁、埃塞俄比亚人和波斯人入侵等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引起了后来阿拉伯人探索古代历史的兴趣。
随着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面临这样一个由许多文明古国构成的"新领土",势必遇到种种难解的问题,诸如官僚机构的设置,军事政务的处理,地租与丁税的征收,对"释奴"与奴隶的政策等,阿拉伯统治者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只得借鉴于各民族的历史。例如,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模仿波斯萨珊王朝,建立"年俸制度"。又如穆阿维亚一世夺取政权建立倭马亚王朝后,仿效拜占廷帝国建立君主世袭的封建专制政体,设置了庞大的封建官僚机构。又命通晓外语的侍臣为他译读各国历史文献和著作,诸如亚历山大大帝、G.J.凯撒、汉尼拔等历史人物的轶事,以及希腊、罗马、波斯各国的统治政策和兵书、战略、战术的文献。穆阿维亚一世很重视这些文献,特派专人管理。
伊斯兰兴起后的百余年内,除《古兰经》外,还对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圣训》进行研究。由于《圣训》真伪难辨,于是出现了"圣训学"。圣训学家首先从《圣训》的传述线索入手,研究历代传述者的时代背景,考察传述者生平。因此,研究圣训学的过程亦即研究伊斯兰初期历史的过程。真正的历史著作,开始于公元8、9世纪,以瓦吉迪、伊本·希沙姆和拜拉祖里为代表。
瓦吉迪生于麦地那,曾任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的大法官,深受宫廷的优待。822年卒于巴格达。毕生致力于远征战史的研究和著述,写下28种著作,留传下来的仅《圣战史》、《叙利亚的征服》、《埃及的征服》、《波斯的征服》、《非洲的征服》等数种。为阿拉伯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伊本·希沙姆(828卒)生长于埃及,所著《先知传》是伊斯兰初期最完备的一部穆罕默德传。后来编写和研究先知生平者,皆以此书为依据。
拜拉祖里(?~约892)生长和学习于巴格达,曾将大量波斯书籍译为阿拉伯文。所著《战纪》与《贵族宗谱》两部史书,包括大量伊斯兰前后近三百年的阿拉伯历史,其中不少珍贵史料,后代史家极为重视。
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史学 通史 阿拔斯王朝后期(公元 9世纪中叶以后),波斯、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已被大量译为阿拉伯文,穆斯林有更多机会读到各国古史。同时,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幅员广袤,人口众多,商旅辐辏,交通网遍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活动颇为频繁,学术旅行蔚然成风。因此,穆斯林对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历史研究的领域更加广阔。编年通史或纪事本末通史便应时而生。历代哈里发为了炫耀自己的业绩也激励历史家去编写通史。阿拔斯王朝后期,阿拉伯人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今举塔巴里、麦斯欧迪和伊本·阿西尔三个影响较大的历史家。
编年通史的鼻祖──塔巴里,全名穆罕默德·查里勒·塔巴里,838年出生于波斯北部塔巴里斯坦。著作浩繁,以《历代先知与帝王史》最著名,全书13巨册,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编年通史。塔巴里足迹遍波斯、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阿拉伯半岛等亚非各地。所到之处,深入民间,勤加探索,搜集了大量传说、轶闻。他精通波斯语,博览波斯古籍。对巴比伦和希伯来的历史也颇为熟悉。同时师承早期和同辈的学者,继承了他们的成果。因而他对古代东方各国的历史、文物、典章、制度,了如指掌。这为塔巴里编写编年通史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923年去世。
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史家只重视阿拉伯各部族的谱录和历次战史,以及穆罕默德的生平,很少顾及各民族的兴衰史,更谈不上编写各国编年通史。塔巴里独辟蹊径,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编写出一部取材丰富、规模宏伟的通史巨著,为阿拉伯史学树立了划时代的里程碑。这部通史从传说时代入手,接着写古代东方各国史、阿拉伯古代史、穆罕默德生平,以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兴起、发展、兴盛的历史,一直到914年帝国开始分裂的时代。后来的阿拉伯史家大多沿袭这部通史的体系编写历史。这部通史在波斯有深远的影响。963年,萨曼王朝的埃米尔曼苏尔·努哈曾命大臣白米拉将《塔巴里通史》中有关波斯和中亚的部分译为波斯文。
麦斯欧迪(?~957),全名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大半生于旅途中度过,足迹遍亚洲各国。对各地的史地、政治、社会、宗教、文物、典章、风俗、习尚,乃至高山流水、泉源岛屿、珍禽异兽、植物矿藏等,无不有精辟而翔实的记载。他游踪之广,治学之勤,学识之渊博,著作之丰富,在阿拉伯是前无古人的,有"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之称。
麦斯欧迪的历史著作以《黄金草原》最著,全名《黄金草原与珍贵的宝藏》,共4巨册。第一册记述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巴勒斯坦以及希腊、罗马、拜占廷等国的历史,其资料或采自后来佚失的东方各国古籍,或直接得自民间;多为别的史籍所少见。其中记载了中国唐代黄巢起义攻陷广州之事。后三册记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兴衰史。本书曾被译为多种外文。
十字军战史家──伊本·阿西尔(1160~1233)。10世纪末叶,阿拉伯人的政权日益衰落,突厥人、波斯人、塞尔柱人先后当权;巴格达哈里发名存实亡。帝国东西各地出现了许多独立小国,出现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如科尔多瓦、非斯、开罗、大马士革、伊斯法罕、撒马尔罕等名城。历史学科领域内通史著作日见减少,涌现出大量国别史、地方志、人物传一类著作。11世纪以后,帝国东部先后遭受西方十字军、东方蒙古人的入侵和蹂躏。外来的长期凌辱,再度唤起了穆斯林要求团结对敌的心情,而在历史学科中最能反映这一思潮的,莫如通史著作的复兴。历史家编著通史,借回忆过去的"盛世",抒发自己的感情,并唤起作为一个整体的穆斯林的自豪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通史著作,莫如伊本·阿西尔的《全史》。《全史》起于传说时代,止于1230年。全书共12卷,第一卷从远古到伊斯兰教兴起,包括波斯、拜占廷和古代阿拉伯诸篇,记也门古史尤为详尽。《全史》撷取前人著作精华,并补其所缺,弃其所短,史料丰富,文笔流畅,为过去通史所不及。第二卷以后,叙穆罕默德生平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之兴衰。其中关于北非和西班牙诸小国的历史,弥足珍贵,深受阿拉伯和西方历史学家的重视。
伊本·阿西尔一生经历了十字军东侵与蒙古人西侵两次外来侵略。这两次外来侵略战争,绵延了两百余年,西亚、埃及和北非惨遭浩劫。伊本·阿西尔年轻时,正值十字军第三次东侵,《全史》记载这次战役颇为翔实,西方人称他为"十字军战史家"。他在晚年,又逢蒙古成吉思汗的铁蹄践踏中亚细亚,《全史》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浩劫。法国《多桑蒙古史》,曾以《全史》为重要参考。
传记、国别史、地方志与历史哲学 著名传记家首推伊本·赫利坎(1211~1282)。他生于伊拉克,学于大马士革和开罗。在埃及讲学多年。学问渊博,著作丰富。《名人传》为其不朽之作。全书收入 600余年帝王、将相、学者、诗人等 800余人的传记,一人一地的考证精确,叙事简洁,文笔生动。不仅是一部独具一格的重要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
地方志史家,以阿布·海退布和伊本·尔撒基耳二人为代表。阿布·海退布(1002~1071),巴格达人。精通诸学,著书50余种,以《巴格达志》最为重要。全书14巨册,包括巴格达历代文献、水文、地理,以及宫殿寺宇的建筑,典章制度的变革;对巴格达城的兴衰,记载尤详。伊本·尔撒基耳(1105~1176),大马士革人,精通法学、圣训、历史。著书50余种,以《大马士革志》一书为著。全书80巨册,仿阿布·海退布《巴格达志》的体例。惜已散失不全。不少篇章分散于欧洲各大图书馆。今流行于世的仅为一残缺不全的本子,但仍不失为研究大马士革历史的重要依据。
国别史家首推马格里基(1364~1442),原籍叙利亚,后随父移居开罗。幼习圣训,长学法律。20岁后,研究领域日广,手抄大量古典珍本。1411年移居大马士革,1442年卒于麦加。一生著书30余种,以《马格里基志》(即《埃及志》)最受重视。他收集历代佚史,详加考证后,著为新史。先采用编年体,后改用纪事本末体。他重视历史社会背景的介绍。如记开罗城,必深究其历代变迁和社会状况,并益以有关开罗城的人物、传说、故事、诗歌。所用史料,多为他书所不具。是一部研究埃及中世纪史所不可少的重要史籍。
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1406),突尼斯人。生于阿拉伯东西各国相继沦替之际。他大半生颠沛流离,痛定思痛,感到盛衰之无常,兴亡之有因。他写成了一部记载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柏柏尔人的通史,简称为《伊本·赫勒敦历史》,共7册,《绪论》一册,是全书精华。他在《绪论》中阐述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科学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一部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史论专著。伊本·赫勒敦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历史,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时代的记录和政治的总汇,也是人类道德、智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纪实。人的情操、愿望和追求,都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是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漫长的过程。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
中世纪的阿拉伯史籍浩如烟海,仅大辞书《古书释疑》中所列举评介的史籍,即达1300余种,而各书注释和简本尚不在内。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家在其著作中曾列举了大量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后多不存。在11世纪以后的数百年内,穆斯林国家遭到十字军、蒙古人、土耳其人的破坏。在长期烽火中,各地图书馆均被焚毁,珍贵手本多成灰烬,被毁的阿拉伯史书不可以数计,幸存下来的仅劫后残余而已。
随着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面临这样一个由许多文明古国构成的"新领土",势必遇到种种难解的问题,诸如官僚机构的设置,军事政务的处理,地租与丁税的征收,对"释奴"与奴隶的政策等,阿拉伯统治者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只得借鉴于各民族的历史。例如,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模仿波斯萨珊王朝,建立"年俸制度"。又如穆阿维亚一世夺取政权建立倭马亚王朝后,仿效拜占廷帝国建立君主世袭的封建专制政体,设置了庞大的封建官僚机构。又命通晓外语的侍臣为他译读各国历史文献和著作,诸如亚历山大大帝、G.J.凯撒、汉尼拔等历史人物的轶事,以及希腊、罗马、波斯各国的统治政策和兵书、战略、战术的文献。穆阿维亚一世很重视这些文献,特派专人管理。
伊斯兰兴起后的百余年内,除《古兰经》外,还对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圣训》进行研究。由于《圣训》真伪难辨,于是出现了"圣训学"。圣训学家首先从《圣训》的传述线索入手,研究历代传述者的时代背景,考察传述者生平。因此,研究圣训学的过程亦即研究伊斯兰初期历史的过程。真正的历史著作,开始于公元8、9世纪,以瓦吉迪、伊本·希沙姆和拜拉祖里为代表。
瓦吉迪生于麦地那,曾任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的大法官,深受宫廷的优待。822年卒于巴格达。毕生致力于远征战史的研究和著述,写下28种著作,留传下来的仅《圣战史》、《叙利亚的征服》、《埃及的征服》、《波斯的征服》、《非洲的征服》等数种。为阿拉伯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伊本·希沙姆(828卒)生长于埃及,所著《先知传》是伊斯兰初期最完备的一部穆罕默德传。后来编写和研究先知生平者,皆以此书为依据。
拜拉祖里(?~约892)生长和学习于巴格达,曾将大量波斯书籍译为阿拉伯文。所著《战纪》与《贵族宗谱》两部史书,包括大量伊斯兰前后近三百年的阿拉伯历史,其中不少珍贵史料,后代史家极为重视。
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史学 通史 阿拔斯王朝后期(公元 9世纪中叶以后),波斯、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已被大量译为阿拉伯文,穆斯林有更多机会读到各国古史。同时,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幅员广袤,人口众多,商旅辐辏,交通网遍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活动颇为频繁,学术旅行蔚然成风。因此,穆斯林对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历史研究的领域更加广阔。编年通史或纪事本末通史便应时而生。历代哈里发为了炫耀自己的业绩也激励历史家去编写通史。阿拔斯王朝后期,阿拉伯人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今举塔巴里、麦斯欧迪和伊本·阿西尔三个影响较大的历史家。
编年通史的鼻祖──塔巴里,全名穆罕默德·查里勒·塔巴里,838年出生于波斯北部塔巴里斯坦。著作浩繁,以《历代先知与帝王史》最著名,全书13巨册,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编年通史。塔巴里足迹遍波斯、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阿拉伯半岛等亚非各地。所到之处,深入民间,勤加探索,搜集了大量传说、轶闻。他精通波斯语,博览波斯古籍。对巴比伦和希伯来的历史也颇为熟悉。同时师承早期和同辈的学者,继承了他们的成果。因而他对古代东方各国的历史、文物、典章、制度,了如指掌。这为塔巴里编写编年通史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923年去世。
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史家只重视阿拉伯各部族的谱录和历次战史,以及穆罕默德的生平,很少顾及各民族的兴衰史,更谈不上编写各国编年通史。塔巴里独辟蹊径,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编写出一部取材丰富、规模宏伟的通史巨著,为阿拉伯史学树立了划时代的里程碑。这部通史从传说时代入手,接着写古代东方各国史、阿拉伯古代史、穆罕默德生平,以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兴起、发展、兴盛的历史,一直到914年帝国开始分裂的时代。后来的阿拉伯史家大多沿袭这部通史的体系编写历史。这部通史在波斯有深远的影响。963年,萨曼王朝的埃米尔曼苏尔·努哈曾命大臣白米拉将《塔巴里通史》中有关波斯和中亚的部分译为波斯文。
麦斯欧迪(?~957),全名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大半生于旅途中度过,足迹遍亚洲各国。对各地的史地、政治、社会、宗教、文物、典章、风俗、习尚,乃至高山流水、泉源岛屿、珍禽异兽、植物矿藏等,无不有精辟而翔实的记载。他游踪之广,治学之勤,学识之渊博,著作之丰富,在阿拉伯是前无古人的,有"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之称。
麦斯欧迪的历史著作以《黄金草原》最著,全名《黄金草原与珍贵的宝藏》,共4巨册。第一册记述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巴勒斯坦以及希腊、罗马、拜占廷等国的历史,其资料或采自后来佚失的东方各国古籍,或直接得自民间;多为别的史籍所少见。其中记载了中国唐代黄巢起义攻陷广州之事。后三册记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兴衰史。本书曾被译为多种外文。
十字军战史家──伊本·阿西尔(1160~1233)。10世纪末叶,阿拉伯人的政权日益衰落,突厥人、波斯人、塞尔柱人先后当权;巴格达哈里发名存实亡。帝国东西各地出现了许多独立小国,出现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如科尔多瓦、非斯、开罗、大马士革、伊斯法罕、撒马尔罕等名城。历史学科领域内通史著作日见减少,涌现出大量国别史、地方志、人物传一类著作。11世纪以后,帝国东部先后遭受西方十字军、东方蒙古人的入侵和蹂躏。外来的长期凌辱,再度唤起了穆斯林要求团结对敌的心情,而在历史学科中最能反映这一思潮的,莫如通史著作的复兴。历史家编著通史,借回忆过去的"盛世",抒发自己的感情,并唤起作为一个整体的穆斯林的自豪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通史著作,莫如伊本·阿西尔的《全史》。《全史》起于传说时代,止于1230年。全书共12卷,第一卷从远古到伊斯兰教兴起,包括波斯、拜占廷和古代阿拉伯诸篇,记也门古史尤为详尽。《全史》撷取前人著作精华,并补其所缺,弃其所短,史料丰富,文笔流畅,为过去通史所不及。第二卷以后,叙穆罕默德生平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之兴衰。其中关于北非和西班牙诸小国的历史,弥足珍贵,深受阿拉伯和西方历史学家的重视。
伊本·阿西尔一生经历了十字军东侵与蒙古人西侵两次外来侵略。这两次外来侵略战争,绵延了两百余年,西亚、埃及和北非惨遭浩劫。伊本·阿西尔年轻时,正值十字军第三次东侵,《全史》记载这次战役颇为翔实,西方人称他为"十字军战史家"。他在晚年,又逢蒙古成吉思汗的铁蹄践踏中亚细亚,《全史》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浩劫。法国《多桑蒙古史》,曾以《全史》为重要参考。
传记、国别史、地方志与历史哲学 著名传记家首推伊本·赫利坎(1211~1282)。他生于伊拉克,学于大马士革和开罗。在埃及讲学多年。学问渊博,著作丰富。《名人传》为其不朽之作。全书收入 600余年帝王、将相、学者、诗人等 800余人的传记,一人一地的考证精确,叙事简洁,文笔生动。不仅是一部独具一格的重要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
地方志史家,以阿布·海退布和伊本·尔撒基耳二人为代表。阿布·海退布(1002~1071),巴格达人。精通诸学,著书50余种,以《巴格达志》最为重要。全书14巨册,包括巴格达历代文献、水文、地理,以及宫殿寺宇的建筑,典章制度的变革;对巴格达城的兴衰,记载尤详。伊本·尔撒基耳(1105~1176),大马士革人,精通法学、圣训、历史。著书50余种,以《大马士革志》一书为著。全书80巨册,仿阿布·海退布《巴格达志》的体例。惜已散失不全。不少篇章分散于欧洲各大图书馆。今流行于世的仅为一残缺不全的本子,但仍不失为研究大马士革历史的重要依据。
国别史家首推马格里基(1364~1442),原籍叙利亚,后随父移居开罗。幼习圣训,长学法律。20岁后,研究领域日广,手抄大量古典珍本。1411年移居大马士革,1442年卒于麦加。一生著书30余种,以《马格里基志》(即《埃及志》)最受重视。他收集历代佚史,详加考证后,著为新史。先采用编年体,后改用纪事本末体。他重视历史社会背景的介绍。如记开罗城,必深究其历代变迁和社会状况,并益以有关开罗城的人物、传说、故事、诗歌。所用史料,多为他书所不具。是一部研究埃及中世纪史所不可少的重要史籍。
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1406),突尼斯人。生于阿拉伯东西各国相继沦替之际。他大半生颠沛流离,痛定思痛,感到盛衰之无常,兴亡之有因。他写成了一部记载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柏柏尔人的通史,简称为《伊本·赫勒敦历史》,共7册,《绪论》一册,是全书精华。他在《绪论》中阐述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科学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一部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史论专著。伊本·赫勒敦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历史,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时代的记录和政治的总汇,也是人类道德、智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纪实。人的情操、愿望和追求,都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是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漫长的过程。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
中世纪的阿拉伯史籍浩如烟海,仅大辞书《古书释疑》中所列举评介的史籍,即达1300余种,而各书注释和简本尚不在内。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家在其著作中曾列举了大量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后多不存。在11世纪以后的数百年内,穆斯林国家遭到十字军、蒙古人、土耳其人的破坏。在长期烽火中,各地图书馆均被焚毁,珍贵手本多成灰烬,被毁的阿拉伯史书不可以数计,幸存下来的仅劫后残余而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