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东壁楼集》
1)  Collection of Dongbi Building
《东壁楼集》
1.
Oppugning the fallacy of "Zheng Jing Was an Activist of Taiwan Independence": Evidences from Collection of Dongbi Building;
“郑经是台独分子”说质疑——以《东壁楼集》为佐证
2)  break bulkhead
楼端舱壁
3)  bridge front
桥楼前壁
4)  Guangdong qilou
广东骑楼
5)  poop front bulkhead
尾楼前端壁
6)  break bulkhead
船楼端舱壁
补充资料:东坡读书楼
东坡读书楼
东坡读书楼

史料记载,苏东坡生性好酒,酒又使他通达超然而风骨凛凛,因此,东坡读书楼修好之后,取名为“载酒堂”。 而今天的东坡楼,只不过是对载洒堂的一种误读。

当时的“载酒堂”远没有现在看上去体面和气派,只是茅屋几间,孤灯一盏。东坡楼之称谓始于明代,从载酒堂到东坡楼,苏东坡洗去了人生的喧哗,走了500年的时间。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苏东坡在布满尘埃的历史中显现出庄严和神圣。

相传东海龙王敖广之子敖郁系不学之徒,好读书不求甚解,难得心静,这可把敖广气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乌龟丞相告诉敖广,龙宫喧哗,非读书之地,而嘉州凌云寺有一读书处,且有东坡在此读书,何不送子前往。

敖广心想,这倒是妙计,便将敖郁捆绑起来,送往东坡楼。一路上,贪玩成性的敖郁骂天骂地,一副逆子模样。然而,当敖广把儿子捆到东坡楼,却发现敖郁渐渐的沉静下来,换上了另一副典型的书生模样。能在此读书,敖郁有福了。俗话说,天上人间,水中三日,地上三年,转眼间,敖郁学有所成。一天晚上,敖郁前来告别东坡,并为恩师送来文银二十两,叫东坡速速离去,三日之后,整个嘉州城必遭大难,将变成一片汪洋大海。这时,苏东坡才知晓敖郁的真实身份,他原来是龙王的儿子。

听完敖郁的话,苏东坡着急了,我苏东坡一生不求富贵,不求功名,只愿为人间留下一块清静的读书之地。,翠竹环绕,绿荫掩映,传承华夏文明。东坡曾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苏东坡的想法感动了龙王敖广,使之生出恻隐之心,决定借地给东坡。

东坡楼的确是一处读书之地,尤其是半夜人深夜静之时,我们总会看见东坡在青灯黄卷中或读书,或抄书。难怪东坡有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然而,读书不如抄书。东坡楼前有一墨池,是苏东坡抄书的见证。翻阅苏东坡文集,他在《海上与友人书》中写到:“到此(海南岛)抄得《汉书》一部,若再抄得《唐书》一部,便是乞丐暴富。”

后来南宋邵搏亲临东坡楼,为这佳景所迷,于是思路泉涌,写下了著名的《清音亭记》,特别是那“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寺,寺南清音亭其最胜也,”一时,东坡楼名声大噪。

尽管后来苏东坡一生为官达40年,但他留下的却是诗文,是热爱读书的品质,是坚如磐石的心性,然而今天的东坡楼早已成了旅游圣地,今辈读书人无缘在此读书了。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附原文:

东坡读书楼

朝拜乐山大佛,我必去东坡楼,那是苏东坡留给乐山的一块读书的圣地。

我也算是个读书人,对东坡楼向来充满敬重,总是渴望以开放的心态,攀升一种史诗的境界。每次我来朝拜,总会感受到东坡诗文含醇量的绵厚与深沉。而此刻,我正肃立在东坡楼前。东坡楼坐东北向西南,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坐落在大佛头部后面的栖鸾峰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