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刘师复
1)  Liu Shifu
刘师复
1.
A Choice after Being Disappointed Again: on the Time when Liu Shifu Became an Anarchist;
"二度失望"后的抉择——刘师复信仰无政府主义起始时间考释及其他
2)  Liu Shipei
刘师培
1.
On Liu Shipei s Theory of "Parallel Prose as the Literary Orthodoxy";
论刘师培的“骈文正宗”观
2.
Freedom of Thought and Personality Liberation——Liu Shipei s Discuss on Weijin;
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刘师培论魏晋
3.
From "Zongjing" to "Zongsao"——Liu Shipei and the Modem Transformation of Criticism Mode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由“宗经”至“宗骚”——刘师培与传统文论批评模式的现代转换
3)  Liu Shi-pei
刘师培
1.
Liu Shi-pei s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he Yen Tzu Ch un Ch iu;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的贡献
2.
On Liu Shi-pei′s research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论刘师培的清代学术史研究
3.
LIU Shi-pei s Study on Zuo s Commenta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刘师培的《左传》学研究及其现代史学意义
4)  the letter to liu shipei
《与刘师培书》
5)  LIU Zai-fu
刘再复
1.
The Review on the “Subjectivity of Literature” by LIU Zai-fu;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刘再复试图通过构建主体性理论体系以对抗过去重客体的客观反映论,对抗长期以来存在的机械反映论。
6)  Liu Zaifu
刘再复
1.
Comparison of Hufeng, Liu Zaifu "Main body literature theory";
胡风、刘再复主体性文学理论之比较
2.
One of them is Liu Zaifu "literary subjectivity" theory.
新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理论成果,其中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关键环节。
补充资料:刘师复

Liu Shifu
刘师复


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和活动家。原名绍彬,字子麟,学名绍元。1884年 6月 5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904年赴日本留学时更名思复,后又改为师复。1912年组织“心社”时废姓,遂称师复。青少年时期,曾两次应童子试和乡试,第一次得补博士弟子员,第二次落第。在日本留学时,与俄、日虚无党人接触,受到恐怖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1905年 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底,由日返粤,参加香港《东方报》的编辑工作。次年,在故乡石岐镇创办“进德女学”和“武峰阅报社”。1907年春,受同盟会派遣到广州谋刺水师提督李准,不慎受伤,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0年在香港组织“支那暗杀团”,幻想以个人恐怖行动警醒社会,推动革命。1912年 5月,支那暗杀团解散,他在广州组织了“晦鸣学舍”,发刊《晦鸣录》,在国内宣传无政府主义。同年7月,又与黄涓生、华林、袁振英、区声白、黄凌霜组织“晦鸣学舍”的外围组织“心社”。1915年 3月病逝于上海。著作有《师复文存》、《伏虎集》等。
刘师复反对一切强权,主张绝对自由。他认为强权违背人类互助的本性,扼杀人类的自由。国家起源于强权,是强权的象征,是万恶之源,要使人类获得自由,必须废除国家和铲除一切强权。他希图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人人自由,人人自治,以独立的精神,行互助的准则,一切生产要件均为社会所有,没有偷盗、抢劫和杀人放火,也没有自私自利,唯有劳动与互助。刘师复主张通过平民大革命的道路消灭国家、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理想制度。他把革命进程划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通过报章、书籍、演说、学校等传播无政府主义,使多数人明了将来社会组织的美善;第二步,实行总同盟罢工,推翻强权政府,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他还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主张寡嗜欲,薄荣利,试图通过个人的自我完善,抵制社会的恶习和虚伪道德。
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民国初年产生过一定影响,相当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手工业工人接受了他的无政府主义主张。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深入,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消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影响逐渐消失。
(汤庭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