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引渡立法
1)  extradition legislation
引渡立法
1.
Combining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extradition system theory and practice, our extradition legisl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结合国际引渡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我国引渡立法:一是妥善处理国内引渡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在国内立法中规范政府在缔约谈判中的变通权限和程序,以维护法制统一;二是顺应国际公约精神,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避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矛盾;三是在《引渡法》中设立简易引渡程序,以提高司法效率和适应数量剧增的国际引渡合作需要;四是细化对“被请求国就准予引渡附加条件”的回应制度,以及时有效地引渡和惩治外逃犯罪嫌疑人。
2)  extradition law
引渡法
3)  extradition [英][,ekstrə'diʃən]  [美][,ɛkstrə'dɪʃən]
引渡
1.
Legal impediments and counter strategies on extradition of economic criminals in exile by China——Discussions prompted by the repatriation of Lai Chang Xing;
我国引渡外逃经济罪犯的法律障碍和对策——以赖昌星遣返为视角
2.
Discussion on adaptability of extradition to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论引渡制度对国际恐怖主义适用的若干问题
3.
The Principle of Non - extradition of Political Crime;
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兼评我国《引渡法》
4)  Extradite [英]['ekstrədaɪt]  [美]['ɛkstrə'daɪt]
引渡
5)  oriented legislation
引导性立法
6)  Extradi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补充资料:引渡
引渡
extradition

   一国应他国的请求,将在其境内被该外国指控为犯罪的或已判刑的人移交给该外国审判或处罚。
   一般情况下,可以提出引渡请求的国家有:罪犯国籍所属国、犯罪行为地国、受害国即犯罪结果发生地国。当有数个国家为同一罪行或不同罪行请求引渡同一人时,原则上被请求国有权决定接受哪一个国家的请求。1933年美洲国家间《引渡公约》规定:如有几个国家为同一罪行请求引渡时,犯罪行为地国有优先权;如罪犯有几项罪行,则依被请求国法律罪刑最重的犯罪地国有优先权。除条约另有规定外,引渡请求应通过外交途径提出。请求引渡的国家有义务说明请求引渡的理由,包括提供罪犯的罪行细节。
   引渡的对象可以是请求国的本国国民、第三国国民或被请求国国民。通常各国都拒绝引渡本国国民,只有英、美等国有少数相反的案例。
   构成引渡的理由,一般是普通刑事犯罪,而且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家和被请求引渡国家双方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或者是引渡条约中所规定的罪行。政治犯一般不引渡(见庇护)。宗教罪犯或违反军法的军事罪犯亦不引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罪不视为政治罪而可以引渡。灭绝种族罪和种族隔离罪也不视为政治罪。
   引渡是一种国家行为,一国是否接受他国的引渡请求,除非负有条约义务,由被请求国政府自行决定。在实践中,有些国家认为,只有负有引渡的条约义务的国家间方可提出引渡要求,多数国家则无此种限制。使缔约国负有引渡义务的条约有专门的引渡条约和包含有引渡条款的条约。大量的引渡条约是双边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