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死亡意蕴
1)  death implication
死亡意蕴
2)  Accidental death
意外死亡
1.
Analysis of accidental death among working population at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sit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1990 to 1994;
1990~1994年福建省疾病监测点劳动力人口意外死亡分析
2.
Monitoring analysis of accidental death among children under five during 1992~2001 in Beijing.;
1992~2001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
3.
An analysis of accidental death of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Conghua city;
从化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分析
3)  consciousness of death
死亡意识
1.
Passing Through the Death Labyrinth——On the Consciousness of Death in"The Knife in the Clear Water";
在死亡的迷津中穿行——小说《清水里的刀子》的死亡意识解读
2.
An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uch description of death is actually an expression of Tian Han s special consciousness of death.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田汉早期的戏剧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还是《名优之死》、《伏虎之夜》,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田汉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3.
Human beings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life constantly since they run out of animanl groups,among which consciousness of death assures their completely existing and most advanced characteristics.
人在走出了动物界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着自我的生命意识,其中,死亡意识确证了其完整性的存在和更高级的特征。
4)  death consciousness
死亡意识
1.
"I have regarding this death like greatly"——By"Ascends towards Flowered Evening"the death consciousness;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论《朝花夕拾》的死亡意识
2.
On Death Consciousness in Eileen Chang s Novels;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5)  death awareness
死亡意识
1.
Shi Tie-sheng probed peoples death instinct by his writing that showed his contrary death awareness.
史铁生在作品里探视了人的死亡本能,表现出发展的矛盾的死亡意识,在不幸的人生中呈现为生与死的犹豫,但在描绘死亡过程时把死亡审美化神秘化并消解了死亡的焦虑恐惧,对死亡进行了理性的超越性思考及审美观照。
2.
Since the 1980s,The study on LuXun\'s death awareness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levels:the research of social history,philosophy,psychology and formed an idea of a real survival crisis and reflection to the loneliness of the individual to the death,to the close micro-psychological shaping of the fresh individual.
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迅死亡意识的研究历经社会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几个层面的探掘,形成了从现实生存的危机与反思到孤独个体的向死而在,再到鲜活个体心理的微观贴近,最终形塑了鲁迅经由多重反复观照的立体成像,从而由此一问题域完成了鲁迅形象的某种重构。
6)  unintentional death
意外死亡
1.
Analysis of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through unintentional death among 1~14 year old children in Guche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谷城县1~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
2.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unintentional death of the village people in Bazho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巴中县1997年农村人群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补充资料:意蕴

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 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在阅读练习中选取了诗人卞之琳的诗《断章》。卞之琳的诗向以含蓄睿智为读者所喜爱,他常常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又蕴含对世界的体验。《断章》这首诗,其语言就生动体现了这种特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的表面平淡无奇:桥上有风景,于是你在看;你也构成了风景,于是别人也在看你。在无奇中,让人体会到了画面所蕴含的丰富的生与死、知与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对性哲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的是梦,这一语言的搭配极为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词与抽象词的组合,打破了语义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种诗意的逻辑,从而大大扩充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涵,又扩展了诗的表现范围,加深了诗的理意。类似的还有“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记录》)、“呕出一个乳白色的‘唉’”(《黄昏》)等。因此,欣赏诗歌,只有抓住诗歌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才能深刻领会诗家语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拎出诗歌中浓缩着的内涵。

意象层面 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这也就涉及诗歌所选定的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融合问题。意象与意义常常不可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之所以催人泪下,是与诗人成功运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组组含义深刻的意象分不开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视觉“老水车”与听觉“疲惫的歌”相连,诗人用这种苍凉的意象开头,一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极佳的诗歌欣赏状态,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数百年的历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读者面前,开阔而雄浑,苍茫而深沉。“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又将具体意象与抽象意象融为一体,在时空的急剧转捩、对比中,完成了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些意象,让我们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又恍然于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之中,从而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使我们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像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