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sia Production Style″ theory
“亚细亚生产方式”
2)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亚细亚生产方式
1.
A Brief Survey of Arguments over the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in China;
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述略
2.
The view that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stability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s stability.
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 ,对当前流行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稳定的基础这一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进而对稳定的一般系统原理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3.
The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in the old eastern society is a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东方古代社会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的一把钥匙。
3)  Asian Production Mode
亚细亚生产方式
1.
Out of Mistaken Concept on Asian Production Mode;
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误区
2.
Such a point, though discer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sian production mode in keeping the social stability, fail to recognize that the stability resulted from the Asian production mode is a static stability, which can t bring to social progress and therefore can t be maintained for ever.
亚细亚生产方式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
4)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亚细亚生产方式
1.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the single highest leader,and the human nature of the highest leader to seek the highest power.
适于专制政体的国民的奴性、传统习俗、思想家们的专制主义理论、功勋无比的伟大领袖以及国家和国民意志的统一之需要等等,固然是专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却唯有三者——亚细亚生产方式和“最高领导人是一个人”的社会结构之本性以及“最高领导人追求独掌最高权力”的人性——才是专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亦即专制之真正根源。
5)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亚细亚生产方式
1.
In his research,he has offered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Is there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in the world? Does Chinese production mode belong to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community ?Will China still go along the way of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 in futur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Chinese co.
著名史学家吴泽教授长期从事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研究,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
2.
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 is major part in the historical theory of Marxism, which ha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bout its argue.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它的论争由来已久。
6)  Asia production mode
亚细亚生产方式
1.
Marx, in his studies on the theory of oriental societies and reveal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sia production mode,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thought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e holds that the way of soci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united, and various as well.
马克思在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揭示过程中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思想。
2.
The theory of Asia production mod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arx s theory of oriental societies,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the social morphology of Marx and one of the hot and difficult spot in the debate on Chinese society history.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亚细亚生产方式
      K.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最早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进行了反覆的探讨,迄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 20世纪20年代,由于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在共产国际工作的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以便为制定革命斗争策略提供依据,就中国现代社会性质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而论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有人认为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后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此同时,苏联学术界为了应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各国的历史,特别是亚非主要国家阶级社会的历史,也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规律、尤其是怎样理解奴隶占有制社会发生发展规律问题展开讨论,有人提出了亚非诸国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说法。30年代,苏联学术界经过争论,多数人不赞成世界历史上曾存在过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说法。中国学术界通过社会史论战也否定了中国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说法。1938年,И.В.斯大林发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此后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多持这样一种意见:人类社会就整体而言,是按照5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发展的,亚洲和非洲国家也不例外。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暂告一段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马克思更多著作的公开发表、特别是他的手稿《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随着对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重新展开。各国学者就人类历史中究竟存在几种社会经济形态,欧洲以外各国是否有过奴隶占有制社会、这些国家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是否存在过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欧洲,60和70年代争论达到高潮。在中国,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持续不断,70年代后期以来讨论颇为热烈。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  各国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其焦点在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3种生产方式之前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原始共产制的别名。马克思和F.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社会形态,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在逻辑上和历史上都是指原始社会形态。"亚细亚"不是地理概念,而是马克思基于对世界历史深刻研究抽象出来用以说明社会经济形态的科学概念。
  
  ②马克思在《序言》中所列举的几个时代都是对抗性的社会,并不包括史前的无阶级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东方大多数国家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形态,即恩格斯所说的"东方的家庭奴隶制"。在亚细亚社会形态下,存在着专制主义和专制君主,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初级阶段。
  
  ③从马克思列举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可以看出,主要是指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等地的东方型封建社会。
  
  ④亚细亚生产方式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既保存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又存在着专制君主最高所有权,还夹杂着种姓制、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制的各种因素,是多种生产方式的混合体。
  
  ⑤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介于原始社会与奴隶占有制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形态。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国学者对同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在研究了L.H.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一书后才创立了关于原始社会的学说。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继承了G.W.F.黑格尔对亚洲历史的看法。③人类历史上已有的社会形态是5种还是6种或4种。④在亚洲地区,国家组织水利灌溉的职能是否导致土地国有化、农村公社长期存在、专制主义盛行和社会发展停滞等。
  
  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几点看法  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原始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后,加深了对氏族部落结构的认识,更好地阐明了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途径,丰富和发展了他们关于原始社会的学说。他们在晚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或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观点,这个提法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一书中使用的"史前各文化阶段"是一致的,都是对原始社会的科学称谓。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根据欧洲历史概括出的原始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5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序列,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马克思在50年代对亚洲历史的深入研究,充实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古代欧洲各地区和亚非诸国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各有其特点,远非一种模式。但世界不同地区的奴隶占有制社会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把世界各国的历史截然地划分为"东方"和"西方",片面强调亚洲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过分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探讨,推动了对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研究。但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来解释纷繁复杂的世界各国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由于对世界各国的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极不平衡,马克思对其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未作充分的论述,讨论中存在不同的意见也是正常的。这些分歧还有待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逐步解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