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uthward spread of Taoism
南传
1.
Various causes, such as geographical ones, kinship ones, and its popularity among people had led to the southward spread of Taoism.
地缘、亲缘和人缘,各种因缘际会,促成了道教的迅速南传。
2) Theravada Buddhism
南传佛教
1.
The Style and Evolvement of the Stupa of Theravada Buddhism;
南传佛教佛塔的类型和演变
2.
The Culture of Theravada Buddhism and the Dai s Traditional Outlook on Reproduction;
南传佛教文化与傣族传统生育观
3) Traditional South Boxing
传统南拳
4) Hinayana Buddhism
南传佛教
1.
The Early Spreading of Hinayana Buddhism in Thailand;
泰国南传佛教的早期传播分析
2.
Co-existence and Interaction of Hinayana Buddhism and Primitive Belief: A Study of Three Villages in Xishuang Banna;
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的并存及互通——西双版纳三村调查
3.
In the 6-8 century, Hinayana Buddhism spread to the Dai region of Xishuang Banna, combined with the ruling class and melted together with the animist.
与南传佛教密切相关的巴利语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进入傣语,所以佛教文化浪潮在傣语中留下了不少巴利语、梵语借词。
5) Southern Buddhism
南传佛教
1.
Pattra-leaf scriptures have recorded not only the scriptures of Southern Buddhism but also the contents of philosophy,history,law,language,calendar,literature,art,ethics,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ine,etc.
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6) propagate doctrines of the south sect in Taoism
南宗传承
补充资料:阿姜查(ACHAANCHAA)《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阿姜查(ACHAANCHAA)《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著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里头都有他的门徒在指导人们修行。
人们进入巴蓬寺,很可能先看见比丘们在井边汲水,小径旁一块告示牌写著:“来到此地,请保持安静,我们正在禅修中。”虽然一天当中有两次的集体静坐和课诵,以及晚上阿姜查通常会开示说法,禅修显然是生活的重点。比丘们缝制僧袍、清扫丛林中的小径,过著极为简朴的生活,他们奉行日中一食的苦行戒律,并把个人所需限定在衣服、遮蔽物和卧具,住在林中的个人茅蓬,在打扫干净的小径上练习走路的禅定(经行)。许多西方的弟子现在选择住在山边一处新的大道场,里头散布著筑在岩洞里的茅蓬。
道场简朴的养生法提供了孕育智慧的环境。阿姜查强调,“每个人修行都有他自然的步伐”,毌需担心我们的路途有多长,距离终点尚有多远。他教人们:“单纯地安住于当下,我们的心终会契入它原本的和谐状态,这时,修行是自然涌现的。”他很少提到证得什么果位,或者达到哪一种禅定和开悟的境界,若有人问起这些问题,他常会反问对方是否已经舍离所有的贪著,完全解脱烦恼了?通常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这时,他会引导对方继续单纯地观照内心,甚至连深刻的内观和开悟经验都不可执著,只是分分秒秒地持续这种不执著的观点。
道场的日常作息,也是禅修的焦点,这几乎跟正式的静坐和经行没什么两样;洗涤僧袍、清洗痰盂、打扫大殿、清晨托钵,这些都是修行。阿姜查提醒我们:“在清洗痰盂的时候,不要觉得是在利益别人,这里头也是佛法。”禅修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念念分明。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既艰苦又严酷,而想找寻舒适和安逸,此时就是禅修的一大考验。他说:“当你生自己的气或者感到自怜时,这是了解自己内心的最佳时机。”在服膺于这些创造一个和谐僧团的戒律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欲望和自以为是的意识形态,是跟这些法则多么格格不入。这项严格的训练,帮助我们斩断想要凸显个人的自我欲望。
阿姜查不强调任何特别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励人们参加快速成就内观或者开悟的精进课程。在正式的静坐里,他教人先观出入息以调心,等心安住了,继续观察身心的变化。生活简朴、保持自然,以及观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诀。此外,还强调要有耐性。我在他的道场刚出家时,对于修行上的困难以及一些似乎无法理解的规矩颇为懊恼,于是开始批评其他出家人的懈怠,甚至怀疑阿姜查的教法是否有智慧。有一次,我注意到他的说法有前后不相符,以及常处于恍如未见道的矛盾状态,于是就去向他表示我的不满。他听后哈哈大笑,指出我为了评判周围的人们而苦了自己,接著解释:事实上他的教法只是保持一种平衡。他说:“这好比人们走在一条我所熟悉的路上,我回头一望,看见他们快要掉进右侧的水沟,或者正要走入右手边的岔路,于是就告诉他们:靠左走!靠左走!同样的情形,若有人快要岔入左边的小径,或者掉进左侧的水沟,则叫他:靠右走!靠右走!所有的修行无非要培养一种平衡的心境,它既无所执著,也是无我的。”无论是静坐或者是日常的生活作息都是修行,只要有耐心地观照,智慧和祥和也会在自然的情形之下产生。这是阿姜查的法门。
阿姜查欢迎西方人士跟他修学,而且已经有二十多人追随著他,他们往往一待就是很多个月或者好几年。智慧是一种生活和生命存在之道,而阿姜查为今日佛法的修学保存了佛陀当年组织僧团的殊胜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著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里头都有他的门徒在指导人们修行。
人们进入巴蓬寺,很可能先看见比丘们在井边汲水,小径旁一块告示牌写著:“来到此地,请保持安静,我们正在禅修中。”虽然一天当中有两次的集体静坐和课诵,以及晚上阿姜查通常会开示说法,禅修显然是生活的重点。比丘们缝制僧袍、清扫丛林中的小径,过著极为简朴的生活,他们奉行日中一食的苦行戒律,并把个人所需限定在衣服、遮蔽物和卧具,住在林中的个人茅蓬,在打扫干净的小径上练习走路的禅定(经行)。许多西方的弟子现在选择住在山边一处新的大道场,里头散布著筑在岩洞里的茅蓬。
道场简朴的养生法提供了孕育智慧的环境。阿姜查强调,“每个人修行都有他自然的步伐”,毌需担心我们的路途有多长,距离终点尚有多远。他教人们:“单纯地安住于当下,我们的心终会契入它原本的和谐状态,这时,修行是自然涌现的。”他很少提到证得什么果位,或者达到哪一种禅定和开悟的境界,若有人问起这些问题,他常会反问对方是否已经舍离所有的贪著,完全解脱烦恼了?通常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这时,他会引导对方继续单纯地观照内心,甚至连深刻的内观和开悟经验都不可执著,只是分分秒秒地持续这种不执著的观点。
道场的日常作息,也是禅修的焦点,这几乎跟正式的静坐和经行没什么两样;洗涤僧袍、清洗痰盂、打扫大殿、清晨托钵,这些都是修行。阿姜查提醒我们:“在清洗痰盂的时候,不要觉得是在利益别人,这里头也是佛法。”禅修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念念分明。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既艰苦又严酷,而想找寻舒适和安逸,此时就是禅修的一大考验。他说:“当你生自己的气或者感到自怜时,这是了解自己内心的最佳时机。”在服膺于这些创造一个和谐僧团的戒律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欲望和自以为是的意识形态,是跟这些法则多么格格不入。这项严格的训练,帮助我们斩断想要凸显个人的自我欲望。
阿姜查不强调任何特别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励人们参加快速成就内观或者开悟的精进课程。在正式的静坐里,他教人先观出入息以调心,等心安住了,继续观察身心的变化。生活简朴、保持自然,以及观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诀。此外,还强调要有耐性。我在他的道场刚出家时,对于修行上的困难以及一些似乎无法理解的规矩颇为懊恼,于是开始批评其他出家人的懈怠,甚至怀疑阿姜查的教法是否有智慧。有一次,我注意到他的说法有前后不相符,以及常处于恍如未见道的矛盾状态,于是就去向他表示我的不满。他听后哈哈大笑,指出我为了评判周围的人们而苦了自己,接著解释:事实上他的教法只是保持一种平衡。他说:“这好比人们走在一条我所熟悉的路上,我回头一望,看见他们快要掉进右侧的水沟,或者正要走入右手边的岔路,于是就告诉他们:靠左走!靠左走!同样的情形,若有人快要岔入左边的小径,或者掉进左侧的水沟,则叫他:靠右走!靠右走!所有的修行无非要培养一种平衡的心境,它既无所执著,也是无我的。”无论是静坐或者是日常的生活作息都是修行,只要有耐心地观照,智慧和祥和也会在自然的情形之下产生。这是阿姜查的法门。
阿姜查欢迎西方人士跟他修学,而且已经有二十多人追随著他,他们往往一待就是很多个月或者好几年。智慧是一种生活和生命存在之道,而阿姜查为今日佛法的修学保存了佛陀当年组织僧团的殊胜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