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natural outlook on life
自然人生观
2) view of humanized nature
人化自然观
1.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the old View of Nature,and with the main thread of mankind social practice,Marx survey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humanized na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humanized nature and the metabolism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by dialectical method,so his view of humanized nature was dialectic.
马克思在批判旧自然观的基础上,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运用辩证法考察并阐述了人化自然的内容和形式、历史与人化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等问题,从而使他的人化自然观具有了辩证性特征。
2.
Practicality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Marxism philosophy and significant theoretic characteristic of Marx s view of humanized nature.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
3) natural humanism
自然人性观
1.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 philosophy depends on the basic effect on constitution of humanism, of which natural humanism breeds the bud of ancient constitution with "priority of rule by law", rational humanism conduces to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onstitution with "limited government", and social humanism sets of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itution.
宪法价值哲学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性之于宪法的基础作用:自然人性观通过"法治优先论"孕育了古代宪法的萌芽;理性人性观以"有限政府论"促成了近代宪法的形成;社会人性观则以"社群主义论"激发了现代宪法的发展。
4) natural outlook on nature and man
自然天人观
1.
The sprouts of natural outlook on nature and man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are based on the awareness of climates and geography.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
5) eco-nature view
生态自然观
1.
And it addresses that the eco-nature view of l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s the best one.
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6) ecological values
生态自然观
1.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two problems was analyz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values.
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剖析了抗生素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辩证关系,目的是使人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局限,认清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实质,为制定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措施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补充资料:自然与人生
作品简介 · · · · · · 《自然与人生》里的文章,基本上写于1898年,当时断断续续发表在日本的《国民新闻》上。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题名为《自然与人生》。作者德富芦花在论及自己的写作意图时说:“题目定为‘自然与人生’,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罢了。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经过耳闻目睹。心中有所感,随即亲手直录下来的。”作者说的很谦虚,但这样优美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常常能够见到的,而那种对待自然的静观态度更为现在的人所稀缺也。 德富芦花对于景观极富敏感,体察细微,描绘新奇,譬如写落日的寥寥几笔:“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作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这种极其细微传神的笔墨看似用力轻巧,其实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是爱培养了他的美感,所以,语言的使用在他那里才变得那麽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 《自然与人生》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德富芦花之所以成为人们永久记忆的文学家,正在于他又能以清醒的头脑,冷澈的目光,透过社会的表象,洞察现实生活的底蕴,写出了不少的愤世嫉俗的作品,诸如《写生帖》一辑里的文字。完全在世外桃源里的人生看来是不可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恬淡如陶潜者,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 德富芦花的散文在文字上非常用心,译者陈德文先生认为:“《自然与人生》里的散文,篇什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德富芦花的散文对日本现代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这部作品连同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当作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的典范。” 作者简介 · · · · · ·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著名作家。生于熊本,贵族家庭。18岁皈依基督教。一个富于民主思想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者。主要作品:小说《不如归》,长篇小说《黑潮》,随笔集《自然与人生》、《蚯蚓的梦呓》。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的热烈歌颂的传统,在日本文学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与尊重。《自然与人生》这部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曾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可见其影响之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