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ks
清代诗
2) Poetry of Qing Dynasty
清代诗学
3) poets in Qing Dynasty
清代诗人
4) Qing Poetry style innovation
清代诗风
5) Reception History
清代诗歌
6) poetic theory of Dynasty Qing
清代诗论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清代诗
唐宋诗歌各有特色,元明两代,文学的主流转向戏曲、小说,诗歌相对衰落。清代诗人,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但清代的文字狱,使有些诗人畏惧政治的迫害,同时又迷惑于表面的承平,冲淡了对社会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揭露,限制了清诗获得更高成就。然而总的看来,清代诗人不满于元诗的绮弱,明诗的复古和轻浅、狭窄的毛病,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流派迭出,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初诗歌 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在当时汉族人民和清朝统治者之间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他们有的直接参加抗清的政治、军事斗争,甚至以身殉难。有的以流亡隐居或削发为僧保持气节,志行皎然。他们写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有的诗篇因受禁锢而失传,但流传下来的还是富有反抗精神的。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梅、傅山、黄宗羲、杜濬、钱澄之、归庄、顾炎武、吴嘉纪、王夫之、吕留良、屈大均、陈恭尹等。其中如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以写易代之痛,词意坚实,风骨劲健。王夫之的诗如正、补《落花诗》等,瑰丽奥衍,纵横排奡,寄托亦深。阎尔梅吊古咏时之作,抒发黍离之悲,感情强烈。钱澄之诗题材较广,抒写故国之思的作品激越苍凉,描写人民疾苦的诗凄急幽奥。吴嘉纪的诗在表现反清思想之外,又善用白描手法反映民生疾苦;他长期和贫苦的农民、盐民生活在一起,滨海人民所受天灾人祸的煎熬,在诗中鲜明地留下了斑斑的血泪之痕。杜濬诗清郁,归庄诗绵丽,写情都相当沉痛;归庄《己丑元旦》诗:"不信江南百万户,锄耰只向陇头耕。"对人民的反抗力量抱着充分的希望和估计,很能激发人们的斗争意志。生年稍后的屈大均、陈恭尹两人,崛起岭南。两人的诗中多悲恸亡国之作,也都写得铿锵遒壮,兼具气韵声色之美。
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最著名的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称"江左三大家"。三人中,龚鼎孳较少特色,也无甚影响。钱谦益声名和影响都较大,他作诗反对明人的偏激,力扫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他兼取唐诗及宋、金诸名家之长,才藻富赡,在明季的作品,已显露能够挽诗坛衰势的气概;入清后的诗,哀思明室,托兴更深。因为他以明臣仕清,论者曾讥其矫饰。钱谦益是常熟人,所以又被称为"虞山诗派"的领袖。此派诗人还有他的学生与后辈冯班、冯舒和钱曾等,他们的诗风格并不同,成就也不高。吴伟业以"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笔,写晚明史事及兴亡、身世之感,"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他的七言歌行,《四库全书总目》评为:"格律本乎四杰(初唐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有很大的感染力,影响也大,在诗歌史上有创新意义。他是太仓人,又被称为"娄东诗派"的领袖。不过周肇、王揆、许旭等"娄东十子"的诗,走明朝王世贞等"后七子"的老路,并不能写出吴伟业那样的歌行。
康熙、雍正时期诗歌 主要生活于康熙、雍正两朝的应试出仕诗人,有所谓"南施北宋"两家。施指施闰章,诗学唐代的王、孟、韦、柳,以"温柔敦厚"著称,乐府歌行有一部分能反映现实生活;宋指宋琬,诗学宋代的陆游,兼师唐代的杜、韩,以"雄健磊落"著称。不过"南施北宋"并不能代表当时诗坛主流,这时期的第一流诗人应推王士禛。王士禛作诗提倡"神韵",是清代"神韵派"的领袖,左右诗坛数十年。他擅长的七言近体诗,涵情绵邈而出以纡徐闲暇,善于融情入景,神韵悠然。他主要崇尚的是王维、韦应物一派的"唐音",在艺术上有新的特色;惟内容多属模山范水、吊古抒情之类,是清诗进入"盛世"时期后反映社会矛盾的精神趋于淡漠的标志。和王士禛齐名的朱彝尊,是著名学者,作诗才力宏富,但独创新貌不如王士禛。这时期的诗人,还有尤侗、彭孙遹、梁佩兰、吴雯、洪昇等人,诗以疏畅隽永胜;有陈维崧、吴兆骞、田雯、张笃庆、冯廷櫆等人,诗以豪迈典丽胜。其中吴兆骞、陈维崧所作歌行有近于吴伟业的,他们虽不是太仓人,也被视为能得"娄东"法乳的健者。王士禛的甥婿赵执信,著《谈龙录》,对王氏的诗歌理论表示不满,理论上的影响颇大;诗作"思路劖刻",也较多地面向现实,可惜意境往往涵蕴不深,成就并不大。这时期堪与王士禛并称为第一流诗人的,应推查慎行。查氏是清代学宋诗派成就最大的人。他的诗受苏轼、陆游的影响最深,用笔劲炼,运思刻入,不流于滑易。他讲究音节色泽,又兼得唐诗的好处。赵翼《瓯北诗话》说:"故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鄙意欲以继诸贤之后。"《瓯北诗话》于唐代只论列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四家,于宋以后只论列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四家,于清代只论列吴伟业、查慎行两家,由此可以略见吴伟业、查慎行两家诗的历史地位。这时学宋诗派中的著名诗人还有宋荦,他极为推崇苏轼,他的诗作工力不如查慎行,但也有一些佳作。
乾隆时期诗歌 主要活动年代在雍正和乾隆初年的厉鹗,著有《宋诗纪事》,搜罗广博,对宋诗钻研颇深,所作诗幽峭妍秀,工于炼字,五古尤胜,在学宋诗派中能够别开生面,号为"浙派"领袖。乾隆朝的重臣沈德潜作诗注重"格调",效法汉魏盛唐,少数篇章能反映现实,但多数作品具有浓厚的封建卫道气息,较乏新鲜活泼的情致,他的诗被称为"格调派",他的选诗和诗歌评论的影响颇大。继厉鹗而起的浙人钱载,他的诗在苍劲俚质中别饶清韵,也能避开"熟调",自具一格,以生涩取胜。他的诗号称学韩愈,但受宋诗的影响也很深。在"神韵"、"格调"、宗唐、宗宋各派诗歌流行之后,相仿相袭,清诗又逐渐形成新的窠臼。这时期的诗人,能开新格局的是袁枚和赵翼。袁、赵和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的思想在当时比较通达,论事论情,务求平恕,敢于菲薄崇古、泥古的观念,冲击沈德潜一派所宣扬的传统"诗教"。他作诗反对模拟,提倡自写"性灵"。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鲜之处。可惜创作态度不够严肃,不少篇章境界趣味不高,陷于轻薄。赵翼也是学识博通、重视创新的人。他的五言古诗,说理诙谐,评论世事,常有精辟而进步的见解,很有特色。蒋士铨诗骨力的坚苍胜于袁、赵,但创新不如。早年所作的《京师乐府词》,比较别致,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袁、赵两人,是清代"性灵派"诗的代表人物。除这三家外,郑燮所作古诗如《私刑恶》、《逃荒行》、《姑恶篇》、《孤儿行》,继承古代乐府诗的优良传统,朴素生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较深厚。黄景仁是一个早熟而短命的诗人,诗才极高。他的描写社会不平和个人遭遇不幸之作,感情强烈,笔调清新,境界真切,兼有"清窈之思"和"雄宕之气",读起来使人回肠荡气。郑燮、黄景仁诗在重意境、重白描方面,和"性灵派"相近。这时期还有提倡"肌理"说的翁方纲,他把经史考据、金石勘研都写进诗中,成为所谓"学问诗"。
乾隆以后诗歌 生活于乾隆后期和嘉庆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张问陶,他的七言律绝,佳句络绎。张问陶也好谈"性灵",赞成袁枚论诗主张,可以算是"性灵派"的诗人。舒位、孙原湘和王昙,被认为是可以接踵袁枚、赵翼、蒋士铨的诗人。三人中,王昙诗比较粗犷。舒位、孙原湘诗多出入于李白、李商隐、杜牧诸家。孙原湘诗富于巧思,多艳丽语;舒诗才力纵横,饶有奇气。他们的创作倾向基本上还是继承"性灵派"的,但比较起来,他们在诗坛的地位及作用,已不如袁、赵。从这里,可以看出"性灵派"的影响已渐趋衰微的迹象。乾隆、嘉庆时期,诗人很多,在上述诸家之外,还应提到的有气概豪迈、工于咏史的严遂成;以清迥为宗的姚鼐;锤幽凿险、诗中有画的黎简;格调秀雅、词采妍丽的吴锡麒;笔势奔放、语多奇崛的洪亮吉;不避粗犷、直抒胸臆的宋湘等等。但从总的趋势看,其后期的诗歌创作,已逐渐走向下坡路。
道光、咸丰时期,内外矛盾爆发,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史的阶段,清诗的发展也转入一个新时期。
清诗总集,流行较广的有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王昶的《湖海诗传》,收录作家作品多、规模宏大的有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
清初诗歌 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在当时汉族人民和清朝统治者之间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他们有的直接参加抗清的政治、军事斗争,甚至以身殉难。有的以流亡隐居或削发为僧保持气节,志行皎然。他们写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有的诗篇因受禁锢而失传,但流传下来的还是富有反抗精神的。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梅、傅山、黄宗羲、杜濬、钱澄之、归庄、顾炎武、吴嘉纪、王夫之、吕留良、屈大均、陈恭尹等。其中如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以写易代之痛,词意坚实,风骨劲健。王夫之的诗如正、补《落花诗》等,瑰丽奥衍,纵横排奡,寄托亦深。阎尔梅吊古咏时之作,抒发黍离之悲,感情强烈。钱澄之诗题材较广,抒写故国之思的作品激越苍凉,描写人民疾苦的诗凄急幽奥。吴嘉纪的诗在表现反清思想之外,又善用白描手法反映民生疾苦;他长期和贫苦的农民、盐民生活在一起,滨海人民所受天灾人祸的煎熬,在诗中鲜明地留下了斑斑的血泪之痕。杜濬诗清郁,归庄诗绵丽,写情都相当沉痛;归庄《己丑元旦》诗:"不信江南百万户,锄耰只向陇头耕。"对人民的反抗力量抱着充分的希望和估计,很能激发人们的斗争意志。生年稍后的屈大均、陈恭尹两人,崛起岭南。两人的诗中多悲恸亡国之作,也都写得铿锵遒壮,兼具气韵声色之美。
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最著名的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称"江左三大家"。三人中,龚鼎孳较少特色,也无甚影响。钱谦益声名和影响都较大,他作诗反对明人的偏激,力扫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他兼取唐诗及宋、金诸名家之长,才藻富赡,在明季的作品,已显露能够挽诗坛衰势的气概;入清后的诗,哀思明室,托兴更深。因为他以明臣仕清,论者曾讥其矫饰。钱谦益是常熟人,所以又被称为"虞山诗派"的领袖。此派诗人还有他的学生与后辈冯班、冯舒和钱曾等,他们的诗风格并不同,成就也不高。吴伟业以"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笔,写晚明史事及兴亡、身世之感,"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他的七言歌行,《四库全书总目》评为:"格律本乎四杰(初唐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有很大的感染力,影响也大,在诗歌史上有创新意义。他是太仓人,又被称为"娄东诗派"的领袖。不过周肇、王揆、许旭等"娄东十子"的诗,走明朝王世贞等"后七子"的老路,并不能写出吴伟业那样的歌行。
康熙、雍正时期诗歌 主要生活于康熙、雍正两朝的应试出仕诗人,有所谓"南施北宋"两家。施指施闰章,诗学唐代的王、孟、韦、柳,以"温柔敦厚"著称,乐府歌行有一部分能反映现实生活;宋指宋琬,诗学宋代的陆游,兼师唐代的杜、韩,以"雄健磊落"著称。不过"南施北宋"并不能代表当时诗坛主流,这时期的第一流诗人应推王士禛。王士禛作诗提倡"神韵",是清代"神韵派"的领袖,左右诗坛数十年。他擅长的七言近体诗,涵情绵邈而出以纡徐闲暇,善于融情入景,神韵悠然。他主要崇尚的是王维、韦应物一派的"唐音",在艺术上有新的特色;惟内容多属模山范水、吊古抒情之类,是清诗进入"盛世"时期后反映社会矛盾的精神趋于淡漠的标志。和王士禛齐名的朱彝尊,是著名学者,作诗才力宏富,但独创新貌不如王士禛。这时期的诗人,还有尤侗、彭孙遹、梁佩兰、吴雯、洪昇等人,诗以疏畅隽永胜;有陈维崧、吴兆骞、田雯、张笃庆、冯廷櫆等人,诗以豪迈典丽胜。其中吴兆骞、陈维崧所作歌行有近于吴伟业的,他们虽不是太仓人,也被视为能得"娄东"法乳的健者。王士禛的甥婿赵执信,著《谈龙录》,对王氏的诗歌理论表示不满,理论上的影响颇大;诗作"思路劖刻",也较多地面向现实,可惜意境往往涵蕴不深,成就并不大。这时期堪与王士禛并称为第一流诗人的,应推查慎行。查氏是清代学宋诗派成就最大的人。他的诗受苏轼、陆游的影响最深,用笔劲炼,运思刻入,不流于滑易。他讲究音节色泽,又兼得唐诗的好处。赵翼《瓯北诗话》说:"故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鄙意欲以继诸贤之后。"《瓯北诗话》于唐代只论列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四家,于宋以后只论列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四家,于清代只论列吴伟业、查慎行两家,由此可以略见吴伟业、查慎行两家诗的历史地位。这时学宋诗派中的著名诗人还有宋荦,他极为推崇苏轼,他的诗作工力不如查慎行,但也有一些佳作。
乾隆时期诗歌 主要活动年代在雍正和乾隆初年的厉鹗,著有《宋诗纪事》,搜罗广博,对宋诗钻研颇深,所作诗幽峭妍秀,工于炼字,五古尤胜,在学宋诗派中能够别开生面,号为"浙派"领袖。乾隆朝的重臣沈德潜作诗注重"格调",效法汉魏盛唐,少数篇章能反映现实,但多数作品具有浓厚的封建卫道气息,较乏新鲜活泼的情致,他的诗被称为"格调派",他的选诗和诗歌评论的影响颇大。继厉鹗而起的浙人钱载,他的诗在苍劲俚质中别饶清韵,也能避开"熟调",自具一格,以生涩取胜。他的诗号称学韩愈,但受宋诗的影响也很深。在"神韵"、"格调"、宗唐、宗宋各派诗歌流行之后,相仿相袭,清诗又逐渐形成新的窠臼。这时期的诗人,能开新格局的是袁枚和赵翼。袁、赵和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的思想在当时比较通达,论事论情,务求平恕,敢于菲薄崇古、泥古的观念,冲击沈德潜一派所宣扬的传统"诗教"。他作诗反对模拟,提倡自写"性灵"。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鲜之处。可惜创作态度不够严肃,不少篇章境界趣味不高,陷于轻薄。赵翼也是学识博通、重视创新的人。他的五言古诗,说理诙谐,评论世事,常有精辟而进步的见解,很有特色。蒋士铨诗骨力的坚苍胜于袁、赵,但创新不如。早年所作的《京师乐府词》,比较别致,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袁、赵两人,是清代"性灵派"诗的代表人物。除这三家外,郑燮所作古诗如《私刑恶》、《逃荒行》、《姑恶篇》、《孤儿行》,继承古代乐府诗的优良传统,朴素生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较深厚。黄景仁是一个早熟而短命的诗人,诗才极高。他的描写社会不平和个人遭遇不幸之作,感情强烈,笔调清新,境界真切,兼有"清窈之思"和"雄宕之气",读起来使人回肠荡气。郑燮、黄景仁诗在重意境、重白描方面,和"性灵派"相近。这时期还有提倡"肌理"说的翁方纲,他把经史考据、金石勘研都写进诗中,成为所谓"学问诗"。
乾隆以后诗歌 生活于乾隆后期和嘉庆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张问陶,他的七言律绝,佳句络绎。张问陶也好谈"性灵",赞成袁枚论诗主张,可以算是"性灵派"的诗人。舒位、孙原湘和王昙,被认为是可以接踵袁枚、赵翼、蒋士铨的诗人。三人中,王昙诗比较粗犷。舒位、孙原湘诗多出入于李白、李商隐、杜牧诸家。孙原湘诗富于巧思,多艳丽语;舒诗才力纵横,饶有奇气。他们的创作倾向基本上还是继承"性灵派"的,但比较起来,他们在诗坛的地位及作用,已不如袁、赵。从这里,可以看出"性灵派"的影响已渐趋衰微的迹象。乾隆、嘉庆时期,诗人很多,在上述诸家之外,还应提到的有气概豪迈、工于咏史的严遂成;以清迥为宗的姚鼐;锤幽凿险、诗中有画的黎简;格调秀雅、词采妍丽的吴锡麒;笔势奔放、语多奇崛的洪亮吉;不避粗犷、直抒胸臆的宋湘等等。但从总的趋势看,其后期的诗歌创作,已逐渐走向下坡路。
道光、咸丰时期,内外矛盾爆发,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史的阶段,清诗的发展也转入一个新时期。
清诗总集,流行较广的有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王昶的《湖海诗传》,收录作家作品多、规模宏大的有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