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Mix
进出口商品结构
1.
Optimize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Mix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Growth;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3) Im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进口商品结构
4)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出口商品结构
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es of Chines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in recent several year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upgrading of Chines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from three aspects: Factor Endowment,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also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特点,从要素禀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外商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原因,并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现存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前景作出了预测。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xport,analyz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and advanc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optimizing Chinese export structure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Chines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d impl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介绍了我国出口的现状,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出口结构的对策,旨在加快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
By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about how the exchange rate affects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this paper found out that the rising of nominal exchange rate is helpful to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structure i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rises as well.
通过对汇率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前提下,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有助于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不过这种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出口额的减少的基础上。
5) export commodities structure
出口商品结构
1.
Although none of countries could keep its export trade growth in a Linear way,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lowdown of the export growth rate and the quantitative extension of the export growth as well as the slow changing in export commodities structure in China.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 5年来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及外贸出口效益的变化趋势 ,并用“增长型衰退”对其加以表述 ;一个国家的外贸出口难于做到线型增长 ,但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下滑 ,却跟外贸出口的外延增长方式以及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缓慢有关。
6) structure of export goods
出口商品结构
1.
Analyse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goods in Handan;
邯郸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补充资料:进出口商品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分类 由于各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为了划一商品分类方法,联合国对国际贸易商品通常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简称SITC)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级产品,另一类是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类包括:①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②饮料及烟类;③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④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⑤动植物油、脂及腊。工业制成品包括:①化学品及有关产品;②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纸张和纺织品等);③机械及运输设备;④杂项制品(包括鞋、服装和家具等)。
中国的进出口商品除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外,还有自己习惯的分类。出口商品有的是按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和重化工业产品三大类划分,有的是按工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品和农副产品三大类划分。进口商品一般是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划分,生产资料包括生产性原料和机械设备;生活资料包括吃穿用的消费品。
结构变化因素 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状况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情况和对外贸易政策所决定。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出口一般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和掠夺的结果。经济发达国家通常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进口则以初级产品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一直超过工业制成品。战后,从1953年起,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6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上升。1963~1973年期间,工业制成品比重由52%上升至62%,而初级产品则由48%下降至38%。1973年以后,随着石油价格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中仍占主要地位。1982年,工业制成品占57%,初级产品占43%。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又以机械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50年代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额的1/5,60年代约占1/4,70年代以来已占1/3左右。今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市场工业制成品贸易,特别是机电产品的贸易将继续增长。
中国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国初期,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约占80%,工业制成品仅占20%,到1985年初级产品出口下降至54.2%,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升至45.8%。在初级产品出口结构中,农副产品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矿物燃料的比重增加,其中主要是石油及其制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工业制成品中,纺织品出口迅速增加,重化工业产品中的机械设备出口也有明显增长。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建国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变化不大。60年代以后,生产资料进口约占70~80%,生活资料约占20~30%。在生产资料中,新技术、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进口所占比重有减少的趋势,由50年代约占进口总额的50%下降到1985年的31.9%;而生产性原料,如钢材、铁砂、铜、铝、木材、天然橡胶、化工原料等的进口不断增加。在生活资料中,主要进口粮食、食糖和动植物油等。
分类 由于各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为了划一商品分类方法,联合国对国际贸易商品通常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简称SITC)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级产品,另一类是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类包括:①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②饮料及烟类;③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④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⑤动植物油、脂及腊。工业制成品包括:①化学品及有关产品;②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纸张和纺织品等);③机械及运输设备;④杂项制品(包括鞋、服装和家具等)。
中国的进出口商品除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外,还有自己习惯的分类。出口商品有的是按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和重化工业产品三大类划分,有的是按工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品和农副产品三大类划分。进口商品一般是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划分,生产资料包括生产性原料和机械设备;生活资料包括吃穿用的消费品。
结构变化因素 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状况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情况和对外贸易政策所决定。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出口一般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和掠夺的结果。经济发达国家通常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进口则以初级产品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一直超过工业制成品。战后,从1953年起,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6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上升。1963~1973年期间,工业制成品比重由52%上升至62%,而初级产品则由48%下降至38%。1973年以后,随着石油价格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中仍占主要地位。1982年,工业制成品占57%,初级产品占43%。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又以机械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50年代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额的1/5,60年代约占1/4,70年代以来已占1/3左右。今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市场工业制成品贸易,特别是机电产品的贸易将继续增长。
中国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国初期,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约占80%,工业制成品仅占20%,到1985年初级产品出口下降至54.2%,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升至45.8%。在初级产品出口结构中,农副产品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矿物燃料的比重增加,其中主要是石油及其制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工业制成品中,纺织品出口迅速增加,重化工业产品中的机械设备出口也有明显增长。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建国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变化不大。60年代以后,生产资料进口约占70~80%,生活资料约占20~30%。在生产资料中,新技术、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进口所占比重有减少的趋势,由50年代约占进口总额的50%下降到1985年的31.9%;而生产性原料,如钢材、铁砂、铜、铝、木材、天然橡胶、化工原料等的进口不断增加。在生活资料中,主要进口粮食、食糖和动植物油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