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根本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一切行动听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指挥,不允许向党闹独立性,不允许任何个人向党争夺兵权,也不允许其他政党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进行活动。
必要性 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是由党的性质和军队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处理党和军队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党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党的绝对领导,是这支军队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决定因素和胜利发展的可靠保证。军队离开党的绝对领导或者削弱党的领导,就会走偏方向,遭受挫折,甚至导致资产阶级野心家篡夺军队的领导权。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政治上,就是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军的思想和行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战士的头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组织上,就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军队党委制和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实现。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民武装部还坚持实行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双重领导的制度(见双重领导制度)。
简史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斗争中确立和逐步完善的。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是关系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北伐战争失败中,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把这支人民军队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里,从建军时起,就逐步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设立党代表和政治机关。1927年 9月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班设党小组,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阐明了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和重要性,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和措施。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同各种削弱党的领导的错误或企图取消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领导权的阴谋,进行了斗争。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粉碎了张国焘拥兵自重,同党争夺兵权,企图以武力危害党中央,分裂红军、分裂党的活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总结这一教训时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选集》第534~535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八路军、新四军及党领导的其他游击队中,都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绝对的独立的领导地位,不允许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动摇,坚决纠正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军队领导权的错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企图取消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权,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提出:"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毛泽东选集》第115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重申了在军队中要坚持和健全党委制,反对个人独断专行和分散主义两种倾向。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完全符合全国人民最高利益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仍然需要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对军队的领导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干扰破坏,中共中央粉碎了他们分裂党、分裂军队、妄图篡夺最高领导权的阴谋,保证了军队的稳定和团结统一。
根据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83年 6月选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经过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领导,坚持党领导军队的长期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
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战争和战略问题》、《关于重庆谈判》,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
必要性 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是由党的性质和军队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处理党和军队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党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党的绝对领导,是这支军队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决定因素和胜利发展的可靠保证。军队离开党的绝对领导或者削弱党的领导,就会走偏方向,遭受挫折,甚至导致资产阶级野心家篡夺军队的领导权。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政治上,就是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军的思想和行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战士的头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组织上,就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军队党委制和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实现。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民武装部还坚持实行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双重领导的制度(见双重领导制度)。
简史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斗争中确立和逐步完善的。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是关系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北伐战争失败中,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把这支人民军队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里,从建军时起,就逐步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设立党代表和政治机关。1927年 9月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班设党小组,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阐明了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和重要性,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和措施。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同各种削弱党的领导的错误或企图取消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领导权的阴谋,进行了斗争。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粉碎了张国焘拥兵自重,同党争夺兵权,企图以武力危害党中央,分裂红军、分裂党的活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总结这一教训时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选集》第534~535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八路军、新四军及党领导的其他游击队中,都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绝对的独立的领导地位,不允许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动摇,坚决纠正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军队领导权的错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企图取消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权,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提出:"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毛泽东选集》第115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重申了在军队中要坚持和健全党委制,反对个人独断专行和分散主义两种倾向。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完全符合全国人民最高利益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仍然需要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对军队的领导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干扰破坏,中共中央粉碎了他们分裂党、分裂军队、妄图篡夺最高领导权的阴谋,保证了军队的稳定和团结统一。
根据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83年 6月选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经过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领导,坚持党领导军队的长期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
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战争和战略问题》、《关于重庆谈判》,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