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ilicon Valley system
硅谷机制
2) silicon valley
硅谷
1.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Use for Reference and Revelations of America s Hi-tech Park Development Modes;
硅谷与128公路——美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借鉴与启示
2.
The knowledge &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system;
创新中的知识管理与技术管理:硅谷的经验和启示
3) dip effect
谷效应机制
4) rift formation mechanism
裂谷形成机制
5) active rifting mechanism
主动裂谷机制
6) passive reifting mechanism
被动裂谷机制
补充资料:硅谷
硅谷 silicon valley 美国西海岸圣弗兰西斯科以南、圣克拉拉县南部自帕洛阿尔托至圣约瑟市之间的地带。面积约1129平方千米,原为富庶的农业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靠近圣弗兰西斯科港和里士满、奥克兰等地的军事设施和工业区,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得到联邦政府资助发展军用电子工业。1951年,斯坦福大学向一些高技术公司出租它拥有的土地,建立斯坦福工业园,后改称研究区,高薪聘用学术名流。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智力资源、军事电子产品订货的巨大市场、接近金融中心圣弗兰西斯科而易于获得风险资本,以及位于阳光地带等因素,使这个世界最早的高技术产业区迅速崛起,到1970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微电子工业中心和高技术产业最密集的区域,为美国9大制造中心之一。1971年得名硅谷。
硅谷的特点是,围绕大学建立的一些高技术开发型小公司,充分利用大学的技术力量(包括人才、资料和设备)开展研制工作,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商品。硅谷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典型实例。硅谷的科研和生产联合的高技术综合体在世界上得到推广,这些高技术产业区正在以技术创新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