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1)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 Century and Culture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1.
In the new works named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 Century and Culture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Mr.
陈国恩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在探讨异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双重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文学思潮与作家创作、宗教意识与艺术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前人没有涉及或挖掘不够深入的论题上,见解新颖独到,结论令人信服,研究扎实,论证充分。
2)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20世纪中国文学
1.
Dionysian spirit has evident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especially on the revolution narration.
酒神精神对20世纪中国文学颇有影响,尤其与革命文学叙事纠缠甚深。
2.
Literature s departure from "human being" even influenced the achieve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
3)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20世纪中国文学
1.
Moral reason and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道德理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eveloping trace of the realistic spirit in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分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轨迹,概括了从五四时期到新时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探讨了底层文学如何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从而获得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4)  20th Chinese literature
20世纪中国文学
1.
Wen Yiduo always touches the chor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0th Chinese literature characterized by "modernity of cultural aesthetics" .
闻一多诗学探索路途中的种种变调表象说明,站在中西文化地平线上的闻一多其实一直在践履着这样一个自然原道:“风震于上而波动于下者也”——遵命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脉动。
5)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20世纪中国文学
6)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20世纪中国文学
1.
Elements of Humanity in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人类性”要素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
补充资料:中外朝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西汉时的中朝,由以下几种人所组成:
  
  ① 将军:将军又分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等。汉代兵权由皇帝亲自掌握,各种率兵的军将都由皇帝任命和指挥。由于将军和皇帝关系十分亲近,所以将军也参与机要的谋议。有些皇帝的亲信大臣,皇帝也给他们加上将军的称号,以示尊显,如萧望之本为文臣,因受遗诏辅政而拜为前将军。
  
  ② 近臣:包括侍中、左曹、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给事中。皇帝对所亲信的九卿或其他官员、儒生,在他们原职之外再给予侍中、常侍之类的名号,当时人称这类官名为加官。所谓加官,是一种头衔,并无具体的职掌,但获得此号者,可出入禁中,并参与机密的商议。有时他们还可根据皇帝旨意去批驳外朝大臣。西汉的近臣,实际上是皇帝的宾客和幕僚。
  
  ③ 尚书:尚书本为皇帝身边掌司笔札的小官。中朝出现后,它的地位逐渐重要。它和仅仅参与议论的加官不同,尚书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成为皇帝的秘书机关,在中朝已渐居核心地位。昭帝时(前86~前74),霍光秉政兼领尚书事,以后辅政大臣都援此先例而领尚书事。
  
  自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和皇帝最为亲密的宦官、外戚,很容易变为中朝的主宰。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即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前6~公元5),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莽代汉的结局。
  
  东汉文献中已不大提到中外朝,但中外朝仍然存在,而且还有所变化。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吸取西汉覆亡的教训,对功臣、外戚防范甚严,不许他们进入宫禁,竭力把权势揽在自己手中。外朝的三公成为备员,中朝的尚书的地位便更加重要。章帝以后,在位者多为女主、幼君,依靠外戚、宦官治理朝政,他们逐渐取代尚书而成为中朝的支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