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民族观引导
1)  guding nation view
民族观引导
2)  nationalist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network
网络民族主义舆论引导
3)  national concept
民族观
1.
The process of Marxian national concept turns into China is the course that the commies to connect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an national issue with China s national fact,efficiently resolve the national issues in China 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practices.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民族问题的过程。
2.
Jin Pingwa s thirty year s writing career made him form a kind of unique and perfect literary and national concept,which will be explained and analized from two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is about the process of Jia Pingwa s experiences from the unen lightenment,awakenness,development to mature period;the second aspect is about is his trial,rebelling,opening and scientific personality.
30年的创作生涯使贾平凹形成独特完善的文学民族观,对此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历经蒙昧期、觉醒期、发展期、成熟期的形成过程,二是包含了试验性、叛逆性、开放性、科学性的个性特点。
4)  national concept
民族观念
1.
Fame-and-fortune-oriented official characters,favor-repaying chivalrous mentality,multi-dimensioned national concept,adaptability-in-tactics consciousness in apprehension of deaths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lars are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ao",etc could al.
名利化的仕宦人格、知恩图报的侠士心理、多元化的民族观念、怵于危亡的权变意识和"士志于道"的价值取向,都会使文人以某种方式失节。
5)  National Viewpoint
民族观
1.
The Diverse and Inclusive National Viewpoint of the Various Schools in the Period of Pre-Qin Dynasty;
先秦诸子民族观的多元与兼融
2.
The book“Du Tongjian Lun"basically contains WANG Fu zhi’s national viewpoint,In general circumstances,he maintained national concord and harmony.
《读通鉴论》基本上蕴含了王夫之的民族观。
6)  ethnic view
民族观
1.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ethnic views and ethnic thoughts in ancient china.
民族观及民族思想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我国历代都有不同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
2.
At that time, the ethnic relations were rather complicated, and the ethnic issue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that time, which can be known through the ethnic view of Confucianism.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较为复杂 ,民族问题对明代政治及文化等方面有较大影响 ,这从明代儒学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观中可以得到反映。
补充资料: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各少数民族除有一定聚居区外,有的民族还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们长期忍受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有的为了谋求生存,故意隐瞒其民族成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阶级被消灭,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已不存在,由于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长期和汉族居民生活在一起,在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又很小,其民族平等权利往往被忽视。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族散居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切实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对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平等权利,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对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参加各种人民团体和各种职业等权利,均予以法律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如遭受民族歧视、压迫或侮辱,有向人民政府控诉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种控告须负责予以处理;对于歧视、压迫或侮辱行为严重者,应依法予以惩治。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在享受民族平等权利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适当帮助。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申,必须认真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民族平等权利。
  
  散居少数民族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各项权利和义务以及民族平等权利之外,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干部参加。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参加所在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在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当建立民族乡,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从散居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大力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培养本民族出身的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在招工、征兵和招收各种工作人员时,对散居少数民族给予适当的照顾;扶持和发展散居少数民族的林、 牧、渔业和传统的工艺品生产; 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办好民族中小学、民族师范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尊重散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尽可能满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特殊需要;对他们的节日所需物资的供应也给予适当照顾。
  
  保障一切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散居地区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