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典胜论
1)  classical Vaisheshika
古典胜论
2)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典文论
1.
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oriental & occidental classical literatures both present extraordinary splendor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aesthetics with their unique strong points.
东方和西方古典文论中的美学理论,在世界美学思想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
3)  argumentations on classical Chinese Ci Poetry
古典词论
4)  classical theory
古典理论
1.
Based on previous literature, this paper puts the theories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 classical theory, market structure theory, innovation theory and core capability theory.
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可将它们分别归类于以下4种主要理论类别:古典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创新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
5)  classic poetic theory
古典诗论
6)  Classical set theory
古典集合论
补充资料:胜论
      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音译"卫世师迦"、"毗世师"等。意思是:殊胜、特殊、区别、个别,表示胜论哲学着重于分析事物的特殊性,故以此得名。相传该派哲学的奠基者是迦那陀,意译"食原子者",别称优卢迦。他的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至前2世纪。著有《胜论经》10卷370颂,主要内容为原子论、六句义、因中无果论。《胜论经》所阐述的理论,中国古代汉译佛经多有记载。 5世纪著名胜论学者钵罗奢思波陀著《摄句义法论》,对《胜论经》作了注释。他在世界的生灭、运动的程序、性质范畴的分类等方面均发展了迦那陀的学说。慧月撰的《胜宗十句义论》在迦那陀六句义的基础上发展为十句义。公元 991年希里达罗著的《正理甘达利疏》和10世纪乌达衍那著的《基罗那伐利疏》,把有神论引入了胜论,此后胜论和古代印度另一派哲学正理论相混合。
  
  胜论哲学的核心是它的原子理论。它认为,物理世界是由原子(极微)积聚而成的。原子是最高的物质因素,永恒不灭;原子各有自身特征,互不相同,是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的一种客观存在;原子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实体,它的基本形式是地、水、火、风,各个原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机械的并列的关系。但是,原子可以结合,基本的最初的形式是两个原子成对的结合,称为"二重原子"(又译"子微"),复由三个"二重原子"结合成"三重原子",以至无限,多重原子的积聚便形成了物质世界的多种形态。胜论把原子相互结合的运动归因于"不可见力的规律"。胜论的原子理论虽然不象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那样贯穿着自发的辩证法,但它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在对世界物质形态构成问题的大胆探索中,肯定客观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基本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由于胜论不能解释原子的运动原因而被宗教唯心主义钻了空子,形成了后期的有神论。
  
  胜论还通过对世界各种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范畴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均可纳入六句义,即6个范畴。这6 个范畴(句义)是:实体、性质、运动、普遍、特殊、内属。"实体"有 9种: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其中,地、水、火、风 4种是原子结合的基本形式;空,即虚空,是事物赖以存在和运动的场所;时,能区别事物的远近和迟速;方,可确定事物的位置;我,即个体灵魂,不同的肉体有其不同的灵魂;意,即心,是灵魂和感官的联络者,外界对象通过感官与灵魂沟通,必须经过心的联络。"性质"依附于实体,它说明实体的特性、状态、容量等,又可细分为24种:色、香、味、触、数、量、差异、结合性、分离性、远、近、觉、乐、苦、欲、瞋、勤勇、重、流动性、粘着性、倾向性、法、非法和声。"运动"依附于有形的实体,是有形实体的活动方式,共分5种:取(上升)、舍(下降)、屈(收缩)、伸(扩张)、行(进行)。"普遍"与"特殊"是指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它是认识事物的存在性和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原因。"内属"指实体、性质和运动相互结合,不可分离的原因。胜论的范畴理论大体说明了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它们的最普遍的关系,不仅涉及思维的形式,也涉及思维的内容问题,这对帮助人们全面了解世界各种存在有着积极意义。在印度保存的胜论经典中,除主张六句义以外,后期胜论还有七句义之说,增加了"非存在"(无说)句义,它包括5种情况:未生无、已灭无、毕竟无、更互无、不会无。中国保存的《胜宗十句义论》除以上七句义外,又增加了有能、无能、俱分三句义,发展为十句义。在认识论方面,胜论认为有感觉和推理两种认识手段,并从对实体差异的观察中,推演出"因中无果论"。胜论哲学是比较典型的实在论和多元论,具有较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它仍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影响。胜论和印度其他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样,也重视精神上的解脱。胜论认为解脱的途径有二:①认识各种范畴以达到真知,②执行吠陀经典所规定的种种宗教义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