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世界工业化道路
1)  the road of world industrialization
世界工业化道路
2)  world'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世界石化工业
1.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future of the world's petrochemical industry,the role advanced technologies play,the position Asia stands in the world and how to strengthen rationalized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总结性地阐述了世界石化工业的未来、先进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亚洲所处的地位以及如何加强一体化的合理化管理。
3)  the IT application of the world's industry
世界工业信息化
4)  world chemical industry
世界化学工业
1.
,and considers that the world chemical industry has been slowly recovered since the end of 2002.
回顾了美国、欧洲、亚洲、拉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 0 0 2年化学工业的主要发展情况 ,认为世界化学工业从2 0 0 2年年底开始缓慢复苏 ;2 0 0 3年全球经济形势将逐步改善 ,化学工业也将出现总体恢复的局面 ,但美伊战争导致的能源和原料价格波动 ,将会对复苏产生影响。
5)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在工业化世界里,
6)  industrialization [英][in,dʌstriəlai'zeiʃən]  [美][ɪn,dʌstrɪələ'zeʃən]
工业化道路
1.
It analyzes the major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terms of selection of types of technical advancement,expansion of needs,restrictions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extrover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历史阶段,我们至少必须增加考虑市场需求导向、开放经济和资源环境容量等制约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因素对二元结构转型的影响。
2.
From the disputes about how to choose the way of industrialization, we can find out the its disadvantages as follows: firstly, Russian traditional economic mode evidently influenced the former Russian strategy of industrialization, secondly,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 ,尤其是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这不仅对前苏联甚至是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补充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民族工业
      在1914年至1922年期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迅速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德、俄等国忙于战争,生产受到破坏,致使外国来华商品和资本输入的总额显著减少,而出口总额大量增加,从而有力地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和日用品制造业发展最快,其中又以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突出。从1915年至1922年,中国私人的棉纺织厂由二十二个增至六十四个,纱锭由700014枚增至2221000枚;布机由2254台增至12459台(一说12553台)。即厂数、纱锭、布机等都增长两倍以上。国内的棉纺织业地无分南北,厂无论大小,大都能获得厚利。缫丝工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全国缫丝厂,1913~1918年由一百七十余家增至四百三十三家,丝车总数达到166754台。面粉业战前每年入超二百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连续六年为出超,平均每年出超百余万担,价值五百余万海关两。战前全国面粉厂只有四十多家,到1921年增至一百二十多家。此外,火柴、造纸、卷烟、水泥、榨油、制糖等轻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重工业中的采煤、钢铁、锑钨等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例如,煤产量1913年为12879770吨,1920年增至21318825吨;生铁产量1913年为267513吨,1920年增至429548吨。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的比例也有变化,外国资本占中国投资总额的比重1913年为80.3%,1920年降至70.4%;本国资本1913年为19.7%,1920年上升至29.6%。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设新厂矿三百七十九家,新投入资本一千四百三十万元。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壮大,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到二百万人左右。
  
  尽管民族工业在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期的繁荣,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比重仍然不大,重工业的发展尤为微弱。大战期间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虽有较大的增长,但在1920年仍不足30%,外国资本占70%强。而且工业发展不平衡,分布也不合理,多数工业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大战结束后,各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1920年中国进口增加六分之一,出口反减少六分之一。从1922年起中国民族工业又开始陷入萧条。这充分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尤其是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准备了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