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litical ethics in taoism
道家政治伦理
2) Confucian Political Moral
儒家政治伦理
1.
The Friction between Confucian Political Moral and Extreme Monarchy;
儒家政治伦理与极端君主专制的冲突
3) political ethic
政治伦理
1.
On political ethic types and comparison;
政治伦理的类型及其比较
2.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first of all a political and ethical concept,implying some political and ethical requirements,and having the same goals as political ethic because of their common character as belonging to the same ideological category.
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派生关系中"善"与"恶"的认知、建立,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内含的制度伦理意义、"实践精神",以及我们党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对政治主体、政治行为者的引导、内化和约束作用,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3.
This paper seeks the political ethic and national culture thoughts hiding behind body and language by analyzing the imbroglio of body and language.
本文通过对身体与语言的相互“糅合”的分析,努力探寻隐藏在身体与语言背后的政治伦理和民族文化思维。
4) ethic politics
伦理政治
1.
Original Confucians reformed the tradition classics Confucianism thoughts and set up ethic politics theory which considers moral and ceremony as its thoughts nucleus.
原始儒家在"解释的时代"通过对儒家传统经典思想的改造,建立起以仁礼为其思想核心和以道为核心思想的伦理政治理论,不乏有以古鉴今的积极意义。
2.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formed the two basic characters in the long history:har-mony of nature and life and ethic politics.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两大基本特征:天人合一与伦理政治。
5) political ethics
政治伦理
1.
The gradual progress of Chinese nation s political ethics from China s war novel;
从中国战争小说看中华民族政治伦理观的演进(上)
2.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 s political ethics construction;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伦理建设
3.
On "Harmony" Political Ethics of Confucianism in Pre-Qin Dynasty;
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补充资料:道家伦理思想
中国先秦时期的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哲学和"超善恶"的道德学说。主要代表是老子和庄周,主张"为我"的杨朱和主张"情欲寡浅"的稷下、黄老之学,属于这种伦理思想的支派。
老、庄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人应该以"道"为法,清静无为,朴素自然,保持无知、无欲、无争的状态,这是人性之"常然"。达到并保持这种境界,就是与"道"合一,也就做到了"体道"。世俗的所谓仁、义、孝、慈等道德法则和规范,不过是废弃"大道",丧失"素朴"的结果。因为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会"撄人之心","逆物之情",诱使人们追名逐利。尤其是礼这一规范,更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人类道德蜕化的结果和表现。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去利",每日减损知识和俗望,而"复归于婴儿"。庄周则把仁义之端、善恶之别、是非之辩以及生死利害等一切现实矛盾都看成是人生的桎梏,并用相对主义论证其虚幻性。他追求一种个性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等神秘的"体道"工夫,使人们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是非好恶之情,忘利害之端,超出善恶之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神秘精神境界。
在道家的伦理思想中,还包含着保全自身的处世方法。老子主张懦弱谦下,提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认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庄周提出,人应该"无所可用"以成已之"大用"。他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道家伦理思想源远流长,法家曾受其影响,汉初黄老学和魏晋玄学中的伦理思想更是它的直接发展。后来,它又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融入宋明理学中,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支柱之一。它对仁义等封建道德规范所作的批判,对"至德"之世的幻想,特别是庄周所阐发的那种追求个人自由的愿望等等内容,为后来各代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失意者所吸取,对人民群众起了思想上的腐蚀作用。
老、庄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人应该以"道"为法,清静无为,朴素自然,保持无知、无欲、无争的状态,这是人性之"常然"。达到并保持这种境界,就是与"道"合一,也就做到了"体道"。世俗的所谓仁、义、孝、慈等道德法则和规范,不过是废弃"大道",丧失"素朴"的结果。因为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会"撄人之心","逆物之情",诱使人们追名逐利。尤其是礼这一规范,更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人类道德蜕化的结果和表现。因此,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去利",每日减损知识和俗望,而"复归于婴儿"。庄周则把仁义之端、善恶之别、是非之辩以及生死利害等一切现实矛盾都看成是人生的桎梏,并用相对主义论证其虚幻性。他追求一种个性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等神秘的"体道"工夫,使人们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是非好恶之情,忘利害之端,超出善恶之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神秘精神境界。
在道家的伦理思想中,还包含着保全自身的处世方法。老子主张懦弱谦下,提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认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庄周提出,人应该"无所可用"以成已之"大用"。他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道家伦理思想源远流长,法家曾受其影响,汉初黄老学和魏晋玄学中的伦理思想更是它的直接发展。后来,它又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融入宋明理学中,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支柱之一。它对仁义等封建道德规范所作的批判,对"至德"之世的幻想,特别是庄周所阐发的那种追求个人自由的愿望等等内容,为后来各代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失意者所吸取,对人民群众起了思想上的腐蚀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