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概况
陕北米脂城十里铺向东北方向延伸约20公里处,有一个陕甘宁边区政府转战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于1947年居住过的小村落,它的名字叫杨家沟。
清乾隆年间,马氏家族迁居杨家沟,经世代经营,成为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之一。清同治年间开始营造扶风寨,私宅建筑形式是窑洞式四合院。
明朝自永乐至万历年间,为防“胡骑”南下,统治者设立“三边”镇总兵拱卫京师。三边戍卒饷粮丰厚,吸引边客增多,向这里贩运马匹、牛羊、皮毛、手工艺品,使延绥一带商业兴旺起来。临近延绥一带的山西商人和无业者不断移居延绥,迁居一时风行。山西临县与陕北隔河相望,马林槐于明朝万历年末或天启年间由临县前来绥德马家山,现已经相传十五代,历经明、清、民国和共和国。
早先从山西迁往陕北绥德的马氏家族生意成功发家之后,又从绥德迁移到杨家沟村开始屯田,将原有的商业资本转换为耕地形式的土地资本。18世纪中叶,马氏家族的势力壮大,当时除杨家沟村的老住户,同时也吸引了其他村落没有土地的农户人家前来揽工,这些人后来也就成了杨家沟人定居了下来。
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马氏庄园。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文化巧妙融汇,珠联璧合,堪称中华民族窑洞建筑之瑰宝。马氏庄园是马醒民于1929年开始修筑,于1938年建成。庄园主人运用自己的学识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巧妙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窑洞建筑的瑰宝。将这样一幢耗资巨大、耗时漫长的私人庄园无偿献给中国共产党,足以体现了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豪迈无私的伟大品质。
杨家沟革命旧址由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即:新院)、十二月会议旧址及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等部分组成。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是窑主留日学生马醒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亲自设计、监修的私宅,建筑设计奇特,石结构拱券门楼垛口林立,11孔窑沿平面凹凸交错,飞檐雕梁,暗道取暖,三通纳凉,充分显示了陕北窑洞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十二月会议旧址是晚清四合院窑洞建筑,院子正中倒座七间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是十二月会议旧址,正面5孔窑洞及东西两侧的6孔厢窑为叶子龙、汪东兴等同志的办公室及后勤处办公室,现在整个院落保存完好。
高级军事会议旧址位于扶风寨最高处的平台上,二进院落。入门后正面3孔窑洞,上书“讲堂”二字,东西两侧6孔厢窑对置。二进院正面是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硬山式建筑,前檐出廊,东西两侧4孔厢窑相对。
十二月会议旧址,任弼时旧居古朴深厚,是陕北保存的一组较完整的晚清古建筑。高级会议旧址,布局合理,配置得体,是陕北地区保存的惟一的一处家族宗祠与讲堂,属晚清建筑。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是房主马醒民1929年动工兴建的新院,中西结合、构思精巧、用料考究、工艺精致,在采光、取暖、保温、纳凉、安全防范、造形审美等方面均有独创之处,整个建筑典雅雄浑,蔚为壮观,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此居住4个多月,领导指挥了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著名的沙家店战役就在米脂县的沙家店村,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杨家沟是西北战场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中央机关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