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萧红研究
1)  studies on XIAO Hong
萧红研究
1.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studies on XIAO Hong,summed up the achievements of studies on XIAO Hong,focused on six aspects of XIAO Hong s personal and literary life to trace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ies on her and to seek breakthroughs thereafter.
本文从回顾萧红研究的历史入手,总结萧红研究多年来的成果,着重从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萧红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研究的视角,萧红创作的源流及其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的得与失进行梳理,试图从中寻找萧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2)  Review of Studies on XIAO Hong
萧红研究综述
3)  Commentary Review on Xiao Hong's Novel Study
萧红小说研究述评
4)  The Study of Xiao Yan
萧衍研究
5)  The Research of Four Xiaos Fu
四萧赋研究
6)  The Study on the Si'Xiao Literature in the Liang Dynasty
四萧文学研究
补充资料:萧红研究学
萧红研究学
萧红研究学

萧红研究学,是关于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学术学科,包括萧红生平、萧红作品、萧红思想、萧红的创作历程等领域。萧红,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有风格女作家。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化革命活动家,是黑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幼丧母。1930年,反对包办婚姻出走,结识萧军,走上写作之路,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轰动。鲁迅为之作序,高度评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到山西临汾任教。1940年去香港。最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及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研究学---萧红,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时年31岁。著名诗人邢海珍先生说:“萧红的一生,是黑土地反抗压迫的苦难历程。”;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云:“萧红,是黑土文学的一部才女史诗”。

萧红研究学---萧红[简历]---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1925年进入本县第一女子高小读书;1927年进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1933年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陆续在《大同报》的“大同俱乐部”及“夜哨”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如短篇小说《弃儿》、《两个青蛙》、《小黑狗》、《哑老人》、《夜风》、《叶子》,散文《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诗《八月天》等。她一开始创作生涯,就把目光投身了广大被奴役、被剥削的劳动人民;1934年9月,写完工长篇小说《生死场》;1935年1月,萧红又写出了短篇小说《小六》,5月,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在写作《商市街》的前后,又写出了《过夜》、《初冬》等散文。《商市街》是一部自传型的抒情散文集;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写出了短篇小说《王四的故事》、《红的果园》、《牛车上》,以及散文《孤独的生活》与《家庭以外的人》;1937年1月,萧红从东京返加祖国。回国前夕,于1月3日在东京写完组诗《沙粒》。萧红把《苦杯》、《沙粒》、《拜墓诗》以及《可纪念的枫叶》、《偶然想起》、《静》、《栽花》、《公园》、《春曲》、组诗(共六首)、《一粒土泥》等共六十首诗,抄写成《萧红自集诗稿》手抄本,珍藏起来。直到1980年,才由鲁迅博物馆的同志将它们公布于世;1937年10月萧红和萧军跟随上海的文化人,撤退到武汉。在武汉,好与胡风、萧军、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创办了《七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