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孟姜女故事
1)  Meng Jiangnv story
孟姜女故事
1.
Gu Jiegang’s research on Meng Jiangnv story has built the paradigm of the research of stories in the 20th century.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建立了20世纪传说故事研究的范式。
2)  the study of the stories about Mengjiangnv
孟姜女故事研究
1.
In the study of the stories about Mengjiangnv leaded by Gu Jiegang,the column of communications was an important means.
在《歌谣周刊》和《国学门周刊》上由顾颉刚所主持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中,通信是整个研究的主体。
3)  Meng Jiɑngnü Gushi Yɑnjiuji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4)  Meng Jiangnv tune
孟姜女调
5)  Meng Jiangnü
孟姜女
1.
Though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egend about Meng Jiangnü;
孟姜女传说的流变与思考
6)  the myth of Meng zhang-nv
孟姜女神话
补充资料:孟姜女传说
      中国民间著名传说。据《琱玉集》所引《同贤记》的记载,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燕人杞梁因避秦始皇筑城苦役,逃匿于孟超家后园树上,见孟女仲姿在池中洗浴。孟女因身体为杞梁所见,便以身相许。婚后杞梁又返回筑城役地,主典怒其逃走,将他打杀,筑尸于城墙内。仲姿寻夫,至城下痛哭,城墙崩倒,露出尸骨,不能辨认。仲姿刺指血滴骨,至杞梁骨处,血径流入,于是收了尸骸,回去安葬。它表现了秦始皇的筑城苦役所造成的一场悲剧。
  
  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春秋左氏传》、《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历代文人诗歌对它也多有题咏。明清以来,随着孟姜女庙、孟姜女坟等的建立,各地方志与碑刻的记述尤多,并在各地戏剧、唱本等俗文学中成为常见题材。
  
  孟姜女传说流传至今2000余年,几经重要演变,情节不断丰富,主题也日益鲜明。孟姜女的原型为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传》中是一个知礼的妇女形象。杞梁攻莒、战死,齐侯欲郊吊,杞梁妻以郊中不是吊丧之地加以拒绝,齐侯不得不改在杞梁家里吊唁。故事就从此发端。后来增加杞梁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的说法,说杞梁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与齐国地方民间崇尚"哭调"的风俗结合在一起。汉代故事又派生出哭倒城墙(或山)的情节。此时,杞梁妻由知礼而却郊吊发展成她在丈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负尸骨归,投淄水而死的形象。故事表现出了她恸哭的真挚和死的贞烈。
  
  
  北齐屡筑长城,徭役繁重,民间多征夫怨女。民众又把当时现实与秦代筑长城的苦役联系起来,使传说逐渐变为反筑城徭役主题的新形态。从此,杞梁由为齐国牺牲的战将,变成被打杀的筑城民夫。杞梁妻便成为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著名传说人物。
  
  杞梁妻在《琱玉集》所引《同贤记》中名仲姿,在敦煌曲子词中被直呼为"孟姜女"。明清以来,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此时秦始皇也直接成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增加了新情节。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孟姜女美貌,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三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此外,尚有秦始皇用赶山鞭,驱石填海,砸孟姜女等说法,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有所增加。
  
  近世孟姜女故事传播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各地也出现不少异文。除各种诗文外,一些通俗唱本多取这个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加工,其结果又影响了这个故事的口头讲述。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但从近世流传的故事基本情节看,这个故事是以孟姜女的家庭婚姻问题为线,深刻反映出封建社会徭役的繁重和人民生离死别的痛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无道。
  
  现代学者顾颉刚在20年代中对这个传说曾经作过系统的研究。编著有《孟姜女故事研究集》。近年来,除国内学者继续研究外,日、苏等国汉学家也注意对它进行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