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unterpoints
[英]['kauntəpɔint] [美]['kaʊntɚ,pɔɪnt]
音乐对位法
1.
Faulkner s novel The Wild Palms was cut apart in publication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due to the failure to understand its form that is structured by musical counterpoints.
由于对福克纳的小说《野棕榈》结构形式的误解,该小说长达30多年被割裂出版;追溯这段历史公案的同时,实证福克纳在小说中音乐对位法的成功运用,并进一步论述小说女主人公夏洛特,指出她与哈里的爱情悲剧是追求自由却忽视了责任所致。
3) absolute music
绝对音乐
4) relative music
相对音乐
5) music therapy
音乐疗法
1.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blood pressur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音乐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2.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the relief of anxie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scopy;
音乐疗法缓解胃镜检查患者焦虑的效果分析
3.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comfort degre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音乐疗法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6) Musicotherapy
[,mju:zikəu'θerəpi]
音乐疗法
1.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Depression with Musicotherapy;
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sicotherapy on agitation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aged dementia (AD).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老年性痴呆(AD)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
补充资料:对位法
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一词系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音符对音符之意),即根据一定的规则以音对音,将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从而使音乐在横向上保持各声部本身的独立与相互间的对比和联系,在纵向上又能构成和谐的效果。构成对位的几个声部,若仅有一种结合方式,其相互关系不可更换者为单对位。相互关系可更换者为复对位。上下可换者为纵向可动对位,前后可移者为横向可动对位,两项兼可者为纵横可动对位。
对位法可分严格对位与自由对位两大类别:①严格对位是一种较早的教学体系,它采用中古教会调式为基础,以音程进行为根据,在一个固定歌调上写作各类对位曲调。这种体系的规则严格而繁多,大部分与16世纪的合唱风格有关。②自由对位则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以和声进行为根据,对于不协和音的处理、转调、对斜等细节的运用,更接近18世纪的器乐创作。
关于对位技术理论的专门研究始于14世纪,至16世纪已日趋系统化。L.扎科尼在其《音乐实践》一书中论述了在全音符的固定歌调上处理各种对位曲调的方法,开了严格对位分类法的先河。以后,随着复调音乐的发展而陆续出现了有关复对位、卡农等技法的理论著作。18世纪J.J.富克斯所著的《对位津梁》一书通常被认为是严格对位的范本。他整理了历来的种种教学法,把对位技术归纳为5类,每类均以固定歌调为基础:第1类以1个全音符对1个全音符;第2类以2个2分音符对1个全音符;第3类以4个4分音符对1个全音符(在这类练习中亦可根据节拍需要改为3音对1音、6音对1音等);第 4类以2分音符的切分节奏对1个全音符;第 5类则采取混合节奏与 1个全音符相对。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论述自由对位的教科书,其中有的仍以分类法为练习基础,但和弦应用的范围、声部进行的规则等都有相应的改动;有的则摒弃了分类练习而直接以混合节奏的曲调互对;有的主张以简明的和声进行为基础,为各声部作流动节奏的装饰。20世纪初,E.库特提出了线条对位一说,以反对当时过分注意纵向和声效果的倾向,强调音乐各声部的横向旋律效果,主张曲调写作以音的级进、跳进、上行、下行、长短时值之间的均衡为根据,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对位学说。
对位法可分严格对位与自由对位两大类别:①严格对位是一种较早的教学体系,它采用中古教会调式为基础,以音程进行为根据,在一个固定歌调上写作各类对位曲调。这种体系的规则严格而繁多,大部分与16世纪的合唱风格有关。②自由对位则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以和声进行为根据,对于不协和音的处理、转调、对斜等细节的运用,更接近18世纪的器乐创作。
关于对位技术理论的专门研究始于14世纪,至16世纪已日趋系统化。L.扎科尼在其《音乐实践》一书中论述了在全音符的固定歌调上处理各种对位曲调的方法,开了严格对位分类法的先河。以后,随着复调音乐的发展而陆续出现了有关复对位、卡农等技法的理论著作。18世纪J.J.富克斯所著的《对位津梁》一书通常被认为是严格对位的范本。他整理了历来的种种教学法,把对位技术归纳为5类,每类均以固定歌调为基础:第1类以1个全音符对1个全音符;第2类以2个2分音符对1个全音符;第3类以4个4分音符对1个全音符(在这类练习中亦可根据节拍需要改为3音对1音、6音对1音等);第 4类以2分音符的切分节奏对1个全音符;第 5类则采取混合节奏与 1个全音符相对。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论述自由对位的教科书,其中有的仍以分类法为练习基础,但和弦应用的范围、声部进行的规则等都有相应的改动;有的则摒弃了分类练习而直接以混合节奏的曲调互对;有的主张以简明的和声进行为基础,为各声部作流动节奏的装饰。20世纪初,E.库特提出了线条对位一说,以反对当时过分注意纵向和声效果的倾向,强调音乐各声部的横向旋律效果,主张曲调写作以音的级进、跳进、上行、下行、长短时值之间的均衡为根据,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对位学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