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华民族文化摇篮地
1)  cunabula of Chinese culture
中华民族文化摇篮地
2)  Chinese culture
中华民族文化
1.
Chinese culture is rich and of the combination of heaven and man.
“三才”要各展其才智功能,合和为一体,化为万物———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所聚、所显、所现。
3)  Chinese nationalization
中华民族化
1.
making Marxism become Chinese nationalization.
在这一过程中 ,毛泽东始终坚持三个方向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化 ;二是将中华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化 ;三是将中华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4)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the 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  the Chinese national worthy cultural tradition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1.
To improve national culture quality must carry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worthy cultural tradition and strengthe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6)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radition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补充资料:中华文明的摇篮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先祖就已经活动在长江流域。1975年至1980年,在距金沙江不远的云南禄丰县,多次发掘出腊玛古猿化石,其中包括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它雄辩地证明:长江流域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此之前,长江沿线发现了许多早期人类的化石。其中,在金沙江南岸的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化石;长江北岸的安徽和县,出土了与著名的北京猿人生活时代相当的“和县猿人”头骨化石;湖北长阳的窑洞中,发现了距今约20万年的“长阳人”化石,等等。

所有这些考古发现,都无可辩驳地证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栖息、繁衍、生活的重要地区。把长江喻为孕育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以后,活跃在长江流域的先祖们,继续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着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

分布在亚东、鄂西至鄂中南一带的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距今6000年左右的陶器,饰有绞索纹、平行带纹中夹横人字形、谷穗纹、齿状纹等,与中原彩陶常见的弦纹、绳纹、篮纹、堆纹判然有别。尤其是以各种形状的戳子戳印而成的戳印纹,更是大溪文化独有的纹饰。

其后的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出土的彩陶器多数是两三色兼施,彩纹颜色往往浓淡相间,笔道不齐,整个色衣和彩纹都具有晕染的风格,为其他地区所罕见。

本世纪70年代发现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更典型地反映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色。在这里,有丰富的稻作遗存,比大溪文化遗址的稻壳标本更令人信服地证明,新石器时代中原以粟为主,长江流域则以种植稻米为主;栽桩架板的干阑式建筑,揭示了南方多雨多水的自然条件下,房屋建筑由巢居——半巢居——地面的发展序列,这是不同于北方由穴居——半穴居——地面的另一种建筑类型;以骨器为主的各种工具式样新颖,加工精巧,尤其是成批的骨耜,更为引人注目。这类骨耜用大型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横凿方孔用来安装木柄,制作极为精妙,是中原地区所未见的。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艺术丰富多彩,使用雕刻、提捏塑等方法制作的许多陶、骨、木、象牙等原始艺术珍品,特别是一些象牙雕刻,如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圆雕,十分精致,极富地方特色。

中国历史跨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当时的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并未因此而沉寂。沿江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流域在受到中原文明广泛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地方特色。其中,尤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江西新干县商墓遗址最为典型。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市北40千米,广汉市西8千米的三星村一带。自1980年至1989年,在这里相继发现了数千件陶、石、金、铜、玉器和几万件标本,揭示了3000~4000年前地处长江上游的蜀文化的发展概貌。这里的古城墙,采用的是平夯法,与中原习见的版筑法明显不同;除陶盉外,未发现任何其他的三足陶器,也区别于中原以鼎、鬲等三足器为基本组合的格式;祭祀坑内出土的大型青铜雕塑像群,更是前所未见的重大发现。

1989年在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遗址进行的发掘,同样显示了殷商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化的浓郁地方特色。遗址中出土的柳叶形矛、四棱锥形矛、长铤单翼镞、手斧、溜肩圆斧和犁铧等,为中原地区出土的商代文物中所未见;而中原地区常见的爵、觚、斛等酒器,这里却不见踪迹。青铜器物上盛行此地独有的带状燕尾纹,装饰附件上独多虎等雕塑性动物形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雕像群,大洋洲商墓也发现了双面青铜神像,造型奇特,形态逼真,颇富想象力。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并无青铜雕像出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