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ngshan culture
红山诸文化
1.
Bird worship in Hongshan culture developed fast 5,000 or 8,000 years ago.
距今8000~5000年的红山诸文化曾经有过十分发达的"神鸟"崇拜。
2) Hongshan culture
红山文化
1.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Horqin Sandy Land in Xiliao River Upstream and Economic Type of Hongshan Culture;
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环境演变与红山文化经济模式分析
2.
Jade Bird s Meaning and Arts Style in the Hongshan Culture;
红山文化中玉鸟的图像学意义与艺术风格
3.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yth of "Nüwa Fixing Up Sky" and "Hongshan Culture";
“女娲补天”神话与“红山文化”考古关联之探析
3) Red mountain culture
红山文化
1.
Red mountain culture — the stone tomb and Liaodong Peninsula stone tomb culture;
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辽东半岛石墓文化
4) Hongshan jade culture
红山玉文化
6) the "Red Mountain Culture" region
"红山文化"区域
1.
The production modes in the “Red Mountain Culture” region have undergone two significant changes.
“红山文化”区域生产方式经历了农牧交替的两次重大转变。
补充资料:红山文化玉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珮。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三官甸子 2号墓出土的卷云纹玉珮,置于墓主头部,玉箍置于胸前,方形玉饰置于左侧,玉鸟置于下肢右侧。牛河梁14号墓出土的卷云纹玉珮置于胸前,玉环戴在腕部。双龙首玉璜出土于东山嘴石砌建筑群中心方形基址内。这些现象说明玉器既是随葬品,也是日常装饰品。
出土的玉器种类有:璧、环、龙、璜、玦、珮、箍、双猪首形饰、方形饰、棒形器、竹节形器、鸟、鹗、龟等。玉璧,有的圆形,中有大孔,外径约10余厘米,内径约 5厘米;还有的为双联玉璧及三联玉璧。玉环,正圆形,光滑色润,有大有小,横剖面三角形。玉龙,体蜷曲呈半环形,吻前伸突起,有洞作鼻孔,双目呈扁梭形,颚下刻网状纹,颈上有长鬣,末端微卷,尾部向内曲,高26厘米,发现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造型简练生动,是件珍贵的艺术品。双龙首璜,两端龙首吻部前突,口微张,眼部有菱形框,短角,身有鳞状纹,长4 厘米,小巧玲珑,兽首形玦,兽首凹面高额,双耳圆目,体蜷曲如环,一般径约10厘米,背上有小孔,见于牛河梁、建平、敖汉旗大洼、巴林右旗种羊场等地。卷云纹玉珮,板状,长方形,云纹与透雕相结合,造型呈流动感。内中有的两面雕云纹,有的一面雕云纹,前者器面常钻双孔,后者背面作牛鼻孔。这些孔是为了缝缀在织物或皮革上的,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中间镂孔,两端各有两个云角,器面有漫洼槽云纹配以半环形孔,富于变化,三官甸子的一件长22.5厘米,宽11.2厘米,厚0.8厘米。牛河梁的一件也属此式,中间云纹呈涡形,更洗练,器稍小。胡头沟还有一件,已残。另一种是四周均出云角,纹形繁缛。一端云角相背卷曲,一端云角向同一方卷曲,上部有4个云角,下部有3个云角,中间也是半环形镂孔与弯曲漫洼槽云纹相接,更显得涡漩流畅。巴林右旗的一件器长15.2厘米,宽10.7厘米。玉箍,筒状马蹄形,长10余厘米,三官甸子、牛河梁共见。双猪首形玉饰,相联的三环两端有猪首,长面、突吻、大耳。方形玉饰,圆角方形,边缘较薄,中间有孔。玉棒形器,圆头有一周弦纹,下端扁尖,长约10余厘米。竹节形玉器,亚腰竹节形,中有圆孔。玉鸟,正面展翅形,颇小,长约 3厘米。玉鹗,展翅形,尾、头、耳、目毕具,长约 2厘米多。玉龟,头有的前伸,有的微缩,背有的圆形,有的六角形,四足。
玉器的颜色,有淡青色、墨绿色、鸡骨白色,多属岫岩玉,有蛇纹石、鲍纹石,硬度可达 6°。
这些玉器中,玉龙、双龙首璜、兽首形玦、卷云纹玉珮、马蹄形玉箍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代表形器,显示出这个文化的玉器已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兽首形玦既见于吉林省农安县左家山,也见于其后的殷墟妇好墓,表现出对当时及后世文化的影响。
三官甸子 2号墓出土的卷云纹玉珮,置于墓主头部,玉箍置于胸前,方形玉饰置于左侧,玉鸟置于下肢右侧。牛河梁14号墓出土的卷云纹玉珮置于胸前,玉环戴在腕部。双龙首玉璜出土于东山嘴石砌建筑群中心方形基址内。这些现象说明玉器既是随葬品,也是日常装饰品。
出土的玉器种类有:璧、环、龙、璜、玦、珮、箍、双猪首形饰、方形饰、棒形器、竹节形器、鸟、鹗、龟等。玉璧,有的圆形,中有大孔,外径约10余厘米,内径约 5厘米;还有的为双联玉璧及三联玉璧。玉环,正圆形,光滑色润,有大有小,横剖面三角形。玉龙,体蜷曲呈半环形,吻前伸突起,有洞作鼻孔,双目呈扁梭形,颚下刻网状纹,颈上有长鬣,末端微卷,尾部向内曲,高26厘米,发现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造型简练生动,是件珍贵的艺术品。双龙首璜,两端龙首吻部前突,口微张,眼部有菱形框,短角,身有鳞状纹,长4 厘米,小巧玲珑,兽首形玦,兽首凹面高额,双耳圆目,体蜷曲如环,一般径约10厘米,背上有小孔,见于牛河梁、建平、敖汉旗大洼、巴林右旗种羊场等地。卷云纹玉珮,板状,长方形,云纹与透雕相结合,造型呈流动感。内中有的两面雕云纹,有的一面雕云纹,前者器面常钻双孔,后者背面作牛鼻孔。这些孔是为了缝缀在织物或皮革上的,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中间镂孔,两端各有两个云角,器面有漫洼槽云纹配以半环形孔,富于变化,三官甸子的一件长22.5厘米,宽11.2厘米,厚0.8厘米。牛河梁的一件也属此式,中间云纹呈涡形,更洗练,器稍小。胡头沟还有一件,已残。另一种是四周均出云角,纹形繁缛。一端云角相背卷曲,一端云角向同一方卷曲,上部有4个云角,下部有3个云角,中间也是半环形镂孔与弯曲漫洼槽云纹相接,更显得涡漩流畅。巴林右旗的一件器长15.2厘米,宽10.7厘米。玉箍,筒状马蹄形,长10余厘米,三官甸子、牛河梁共见。双猪首形玉饰,相联的三环两端有猪首,长面、突吻、大耳。方形玉饰,圆角方形,边缘较薄,中间有孔。玉棒形器,圆头有一周弦纹,下端扁尖,长约10余厘米。竹节形玉器,亚腰竹节形,中有圆孔。玉鸟,正面展翅形,颇小,长约 3厘米。玉鹗,展翅形,尾、头、耳、目毕具,长约 2厘米多。玉龟,头有的前伸,有的微缩,背有的圆形,有的六角形,四足。
玉器的颜色,有淡青色、墨绿色、鸡骨白色,多属岫岩玉,有蛇纹石、鲍纹石,硬度可达 6°。
这些玉器中,玉龙、双龙首璜、兽首形玦、卷云纹玉珮、马蹄形玉箍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代表形器,显示出这个文化的玉器已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兽首形玦既见于吉林省农安县左家山,也见于其后的殷墟妇好墓,表现出对当时及后世文化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