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宫廷绘画
1)  palace drawing
宫廷绘画
1.
China and France are in vogue palace drawing art likes in the esthetic appeal with the king having close relationship in 18th century,The art in that time was one kind of the social energetic culture reflection.
18世纪中法两国盛行的宫廷绘画艺术在审美情趣上与帝王的喜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是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折射。
2)  Ming Court Painting
明宫廷绘画
3)  court painting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宫廷绘画
1.
This article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of Xia Gui and the court painting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本文介绍了日本美术界对夏圭绘画的研究现状,进而对日本收藏的《山水图》、《江城图》与台北故宫所藏的《溪山清远图》做了对比研究,指出了三图的相互关联与区别,为夏圭山水艺术与南宋宫廷绘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4)  Imperial painting of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宫廷绘画
5)  the imperial court painting organization of Yuan dynasty
元代宫廷绘画机构
6)  court painter
宫廷画家
1.
Moreover,historical records are scattered and scanty,making it difficult to positively identify the position of a court painter.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称谓不一,任职混杂,史料记载零散、简略,给宫廷画家身份的辨认造成一定的困难。
补充资料:明代宫廷绘画
      明代没有正式的翰林图画院建制,但它同历代王朝一样,组织了大批的画家为宫廷服务。 明初洪武(1368~1398)、永乐(1403~1424)时期,国家尚处于草创阶段,画家奉诏进宫,随意授以职衔,如同样奉诏为朱元璋画像称旨的沈希远和陈远,一授中书舍人,一授文渊阁待诏。有的则授武英殿待诏、翰林待诏等,或称供事内阁、内供奉,甚至有授营缮所丞的。明初宫廷绘画创作以人物画为主,如洪武时命画工图写朱元璋起家艰难、创业征伐之事;永乐时曾命画家在文华殿壁上画《汉文帝上辇受谏图》及《唐太宗纳魏徵十疏图》。宫廷及敕建寺庙壁画多出宫廷画家之手,当时担任此项绘制任务者有周位、盛著、卓迪,上官伯达等人。为帝后画肖像,也是宫廷画家重要任务,如沈希远、陈远、孙文宗、陈等皆以图写御容受到赏赐。其他山水画家有赵原、朱芾、郭纯,花鸟画家有范暹等人。这些画家大都来自江浙地区,或学元人或师法宋人,尚未形成统一的风格。朱元璋对待画家十分严厉,盛著因在天界寺壁画上画"水母乘龙",有犯忌讳而被杀头,因而画家们都谨小慎微,自然也限制了他们在构思和技巧上的发挥和创造。 
  
  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从宣德(1426~1436)到弘治(1488~1505)时期,经济和文化都出现繁盛景象。宣宗朱瞻基、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等都擅长绘画,因而宫廷绘画也达到了最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宫廷画家中,名手辈出,人才济济。画家多被安置在仁智、武英、文华、华盖等殿值宿,并授以锦衣卫各级武官职衔,最高等为都指挥使,以下依次为指挥、千户、百户、镇抚,并能按功升迁。锦衣卫本为皇帝的禁卫军,专掌侍卫、缉捕、刑狱及充当仪仗之事,画家授以这样的职衔,是因为锦衣卫编制无定员,可以随意安置,以便支领钱粮和接近皇帝。这一时期的宫廷绘画,从存世的作品来看,人物画的取材,一类为描写前代"圣主贤臣"故事,如倪端的《聘庞图》、刘俊的《雪夜访普图》、商喜的《关羽擒将图》、朱端的《弘农渡虎图》等,其主题的选择,饱含着一定的借古颂今的政治意义。另一类为描写皇帝生活及肖像,如商喜的《明宣宗行乐图》、无名氏《明宣宗宫中行乐图》、《明宣宗射猎图》等。再一类为神仙佛道故事,如刘俊的《刘海戏蟾图》、李在的《琴高乘鲤图》、黄济的《砺剑图》等。明代宫廷中还流行一种《货郎图》,所描绘的人物衣着十分华贵,或车或担,也制作精工,货品也无不名贵,决非一般民间货郎。宫廷画家谢环的《杏园雅集图》,画当时大臣杨荣、杨士奇、杨溥等9人于杏园聚会群像,可知宫廷画画家亦为在朝大臣服务。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画院特别是马远、夏圭一派的传统,构图简括,用笔雄健,多大斧劈皴。王谔待仁智殿,被明孝宗誉为"今之马远",作品有《江阁远眺图》。也有不少画家在南宋的基础上追踪北宋院画风格,其中特别以学郭熙著名的有李在、朱端等。另外石锐的山水画比较细腻,继承了北宋青绿山水的画法。这些画家都受到明宣宗的恩宠。永乐以后宫廷花鸟画家渐多,成就也最为突出。边景昭、吕纪等人的画法精细,设色浓艳,是对五代黄筌以来工笔花鸟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林良的水墨写意花鸟,对后代这一画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孙隆用色如墨的没骨法,富有独创性,丰富了院体花鸟画的形式和技巧。
  
  
  
  
  
  成熟时期的明代宫廷绘画,由于主要继承了宋代画院画法,将北宋的细腻浓艳和南宋的简括粗犷综合而用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史评家称为院体,或院派。与风格相近的浙派画家们同时并行,又被合称为院体浙派。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弘治以后,随着明代国力日益衰败,宫廷绘画也逐渐衰落,至明亡而绝。终明一代,凡见于文献和从传世作品中得知为宫廷服务的画家,共计有100余人。此外建于明代的北京法海寺,经幢中记载有参与该寺壁画制作的画士官2人,画士15人名单,均不见经传。文献中仅见朱端于正德(1506~1521)年间以画士直仁智殿。画士应是明代宫廷中地位更低的工匠画家。
  
  

参考书目
   故宫博物院编,《明代宫廷与浙派绘画选集》,文物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