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契诃夫与莎士比亚
1)  Chekhov and Shakespeare
契诃夫与莎士比亚
2)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Power in Shakepears's Works
莎士比亚与权力
3)  Shakespeare [英][ʃeikspir]  [美][ʃekspɪr]
莎士比亚
1.
Images in Clear Glass——on Fickle Glasses in Shakespeare s Sonnets;
明镜里的映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镜子意象
2.
Quotations for Shakespeare s Works by Qian Zhongshu s on Arts and Partial Views;
忧患意识与文心诗心的比较——《谈艺录》、《管锥编》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引述
3.
Qian Zhongshu s Comment on Shakespeare——a reading of the Limited Views of Ideas and Letters;
钱钟书笔下的莎士比亚——读《管锥编》札记
4)  Shakespear
莎士比亚
1.
Analysis of Shakespeare s Tragedies with Aristotle s Theories of Tragedy;
以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英文)
2.
On "Nature" of Shakespearean Play;
试论莎士比亚剧作的“自然”性
3.
King Lear’s thought of rescruing the world——Re-discussing the origin of Shakespeare s later tragedies;
《李尔王》宣谕的救世理想——刍议莎士比亚后期悲剧的思想渊源
5)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
1.
Brief Discussion about William Shakespeare s Artistic Methods of Applying the Comedian Plots to His Tragedies;
简论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喜剧情节的穿插艺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研究之一
2.
The image of universe from destruction to reconstruction,which was shown in William Shakespeare s King Lear,was established on such three levels as large universe,small individual universe and the society.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呈现的宇宙从毁灭到重建的图景是统一在大宇宙、个人小宇宙和社会这三个层次上的。
3.
German writer and romantic theoretician Friedrich von Schleg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romantic critic of William Shakespeare in literary history.
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中将莎士比亚戏剧视为浪漫主义的杰作。
6)  Schiller's style and Shakespearean standard
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
补充资料:契诃夫,А.П.
      俄国小说家、剧作家。1860年 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小商人家庭。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毕业后边行医边写作。开始以安东沙·契洪特的笔名发表幽默小品,如《一个官员的死》(1883)、《变色龙》(1884)、《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以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优秀小说。
  
  契诃夫第一部剧本《没有父亲的人》写于19世纪70年代末,但直到1923年才发表。该剧以乡村教师普拉东诺夫的命运为主线,通过父辈与子辈间的两代人冲突,揭示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矛盾。全剧人物众多,情节繁杂,而且正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融合在一起。同样的特点也反映在《林妖》(1889)中。契诃夫把它称作"小说喜剧"。后来契诃夫把《林妖》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写进了《万尼亚舅舅》。
  
  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是《伊凡诺夫》(1888)。伊凡诺夫是俄国戏剧文学中的第一个全身心地沉浸于内心复杂体验之中的戏剧主人公。他是个心事重重的、未老先衰的人。伊凡诺夫并不希冀找到生活的出路,只是想思考他不幸的原因。契诃夫在这部剧本中描写了又一种类型的"多余人",向读者展示了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悲剧。在《海鸥》(1896)中,契诃夫比较深入地思考文学艺术以及文学艺术家的命运问题,通过有才华、有抱负的个人和庸俗社会的悲剧性冲突,表现了他们的文学艺术活动和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和谐。《海鸥》1896年首演于彼得堡皇家剧院,未引起广泛注意,两年之后,莫斯科艺术剧院把它重新搬上舞台,获得巨大成功。后来,海鸥的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
  
  
  从《海鸥》开始,契诃夫戏剧创作的一些创新特点逐渐明朗起来,如人物台词中的丰富潜台词,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呼应,象征手段的广泛运用等。契诃夫戏剧创新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他力图在生活的常态中挖掘戏剧性,十分重视表现充满心理内容的内部动作。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的同名主人公为他人无谓地牺牲了自己青春年华的生活悲剧,就是在看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展现的。而且,越到戏的尾声越能使人感觉到,契诃夫把戏剧冲突的焦点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转移到个人与全社会的冲突上。
  
  随着20世纪初俄国社会革命思潮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作品中的乐观主义调子也愈加高昂。在《三姊妹》(1901)中,契诃夫对破坏和毁灭生活中的美的社会力量,给予更为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向人们展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三姊妹是善良而软弱的,她们敌不过以娜塔莎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她们痛苦,但她们也期待着幸福的未来。因为有这期待,所以她们也能忍耐。
  
  《樱桃园》(1903)的剧情有很浓的抒情色彩和悲喜剧因素。剧本一方面揭示了像朗涅芙斯卡雅和戛耶夫姊弟这样过时了的人物不能挽救旧生活的毁灭;另一方面在展示旧生活行将毁灭的同时,也强烈地表现了和过去告别、奔向幸福未来的激情。剧中两个青年主人公──特罗菲莫夫和安尼雅对"新生活"的追求和欢呼,赋予了剧本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情绪。
  
  
  写完《樱桃园》不久,契诃夫的肺病日渐恶化。1904年6月,他到德国疗养胜地巴登维勒休养治疗,同年7月15日于此地逝世。除了多幕剧外,契诃夫还创作了一些独幕剧。其中有《天鹅之歌》(1887)、《蠢货》(1888)、《求婚》(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婚礼》(1890)、《纪念日》(1892)、《论烟草的危害》(1892)。
  
  契诃夫戏剧对20世纪世界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代苏联的一批重要剧作家如А.Н.阿尔布佐夫、罗佐夫等都把自己视为契诃夫戏剧传统的继承者。当代西方一些著名导演如英国的P.布鲁克、意大利的斯特莱尔高度评价契诃夫,并把他的剧作搬上西方舞台。契诃夫的剧作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30年代,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过《蠢货》、《求婚》和《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樱桃园》、《万尼亚舅舅》和《海鸥》被搬上了中国舞台。《契诃夫戏剧集》于196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