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utral money
中性货币
1.
Hayek s monetary theory includes the early neutral money theory and the later 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theory.
哈耶克的货币理论包括早年的中性货币学说和晚期的货币非国有化学说。
2) Monetary Neutrality
货币中性
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onetary Neutrality;
我国货币中性问题实证分析
2.
Therefore,maintaining monetary neutrality should be the core of monetary policy of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ultimate goal for testing monetary policy.
通过对我国2000-2005年内的季度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只能够影响到随后一段时期内的货币中性程度,并且影响程度随着货币政策的释放而逐渐减弱。
3) neutrality of money
货币中性
1.
Something unique and interesting can be observed of the edifice of monetary economics: some monetary theories are anchored on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or in other words, neutrality of mone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theories; while others are founded on the non-neutrality of money.
在西方货币经济学说的领域中,迄今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个任何知识领域都不存在的奇特状况:一部分货币理论,意谓着货币在货币经济中是中性的,或者说这种理论是从货币中性出发来建构的;另一部分货币理论,意谓着货币在货币经济中是非中性的,或者说这种理论是从货币非中性出发来建构的。
2.
Many foreign researches are about the long-run neutrality empirical aspect, more domestic concentrates about the neutral theory\'s verification in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the field.
国外关于长期中性的实证研究很多,国内关于长期中性理论的研究则多集中在“货币中性”领域。
6) super neutrality
货币长期超中性
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Tobin effect in China, which indicates that a permanent increase in money growth rate increases the long-term real output in China and the long-term real super neutrality is rejected.
在检验出货币供应量M2为I(2),实际产出为I(1)之后,再用一个只包含M2的增长率、实际产出两变量的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1962~2002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化对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Tobin效应,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增加使实际产出增加,货币长期超中性不成立。
补充资料:中性货币政策
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紧缩的政策措施。其目的是使货币在经济活动中保持中立地位,不对经济增长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均衡。
中性货币政策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J.G.K.维克塞尔创立,奥地利经济学家F.A.von哈耶克发展。维克塞尔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投资利润率)相等,则投资者不会告贷,社会真实资本不会变动,社会贷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也不变,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产量,完全由非货币的即实物领域的因素所决定,因而货币对经济过程是中性的。哈耶克认为,在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已定,投资与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由于人们自愿缩减消费,增加投资,而使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不会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但人为地扩大货币供应,膨胀信用,则会诱发危机。原因是膨胀信用,扩大投资,原来一部分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转移到生产资本物上,使生产结构延长,而当新增加的货币经生产者转手成为人们的货币收入后,消费品需求增加,导致部分生产要素转向生产消费品,使已被延长的生产结构被迫回复到过去程度较低的生产结构,这就表现为经济危机。所以,避免危机就必须使货币供应对经济过程保持中性,而保持中性的首要条件是使货币总流量(货币量与货币流能速度的乘积)固定不变。此外,还要求所有物品价格都能随供求变化而相应调整,在对未来价格变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签订长期货币契约。
中性货币理论与政策认为货币不是现实的生产要素,只是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过程的媒介物,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却较多地注重货币对经济过程的消极影响。同时,中性货币政策要求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总流量保持稳定,并假设使货币保持中性的一些条件,但在实践中难以实行,缺乏可操作性。
中性货币政策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J.G.K.维克塞尔创立,奥地利经济学家F.A.von哈耶克发展。维克塞尔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投资利润率)相等,则投资者不会告贷,社会真实资本不会变动,社会贷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也不变,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产量,完全由非货币的即实物领域的因素所决定,因而货币对经济过程是中性的。哈耶克认为,在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已定,投资与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由于人们自愿缩减消费,增加投资,而使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不会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但人为地扩大货币供应,膨胀信用,则会诱发危机。原因是膨胀信用,扩大投资,原来一部分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转移到生产资本物上,使生产结构延长,而当新增加的货币经生产者转手成为人们的货币收入后,消费品需求增加,导致部分生产要素转向生产消费品,使已被延长的生产结构被迫回复到过去程度较低的生产结构,这就表现为经济危机。所以,避免危机就必须使货币供应对经济过程保持中性,而保持中性的首要条件是使货币总流量(货币量与货币流能速度的乘积)固定不变。此外,还要求所有物品价格都能随供求变化而相应调整,在对未来价格变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签订长期货币契约。
中性货币理论与政策认为货币不是现实的生产要素,只是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过程的媒介物,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却较多地注重货币对经济过程的消极影响。同时,中性货币政策要求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总流量保持稳定,并假设使货币保持中性的一些条件,但在实践中难以实行,缺乏可操作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