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倭仁
1)  Wo Ren
倭仁
1.
Zeng Guofan shared different opinions with Wo Ren and Wu Tingdong dong.
曾国藩与倭仁、吴廷栋曾有分歧,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团结的、友好的。
2)  Woren
倭仁
3)  From WoRen to WangXianqian
从倭仁到王先谦
4)  Yamato ['jɑ:mədəu]
1.
However,they sometimes described themselves as Yamato in old documents.
当今日本人常自称为日本或大和民族,但在古文献中,往往自称为"倭国"或"大倭"。
5)  A Brief Discussion On Wo Ren s Lixue Thought
倭仁理学思想论略
6)  Woduan
倭缎
1.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brushed fabric as well as the fabric and its technics spreading to Japan in Ming dynasty; it also discusses the Japanese" '" which really originates from the Chinese "Woduan" named in Zhangzhou and Quanzhou, Fujian, China.
文章阐述了明代起绒织物的生产、利用以及起绒织物和起绒技术外传日本的情况;论述了日语“ 口 卜”一词实是源自中国福建省漳、泉地区的“倭缎”一词。
补充资料:倭仁
Woren
倭仁

(1804~1871)
    中国清代后期理学家。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驻防河南。道光九年(1829)进士,历任詹事、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和副都统等职。穆宗时,任工部尚书、晋文华殿大学士卒后谥号文端,入贤良祠。他编写的《帝王盛轨》、《辅弼嘉谟》被赐名为《启心金鉴》和《沃心金鉴》。其他著作还有:《为学大指》、《嘉善录》以及诗文、杂稿、日记等,均收入《倭文端公遗书》。
 倭仁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是“理”。理的内容主要是指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认为人自身只有仁、义、礼、智之理,人们之间的理不异于己之理;物理又不异于人之理。宇宙万物都统一于一个理。这是把世界归结为精神的唯心主义。
 倭仁在认识论上主张“理在心中”的先验论。《为学大指》说:“盖人心虚灵,天理具足,仁、义、礼、智皆吾所固有”。但心中之理不会自明,因为有“物蔽”,人们为“利禄之趋,习俗之徇,泪没沉沦,而为人之理遂失”。因此,需要“致知”,认识天理。这对任何人都一样,圣人也不例外,世上人人都应当学习。
 倭仁认为认识天理即是认识己性、人性和物性,并把它们区分为两个阶段:①“尽己性”,即认识自己的天性,按天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这点,必须克服私念。因为“念虑萌动之初,为善恶分途之始”,不去掉私念就不懂得自己的善性。去念的办法是“端庄静一”、“涵养本原”、“察几慎动”、“克己复礼”等,只有这种内心修养,才使天理不受物蔽而清明昭著。②“尽人性、尽物性”,即认识人们之间和物之中隐藏的天理。穷尽物理要从一物上穷理开始,“稽之圣贤,讲之师友,察之事物,验之身心,以究析其精微之极至”。更重要的是用“类推”的办法,认为类推可认识到大至“天地之运,古今之变”,小至“一息之顷,一尘之微”的万物都是一“理”类推还能认识到“物我一理”,自一身,以至一家,至于万物,都有君臣、朋友的关系,都是一个天理。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认为尽己性才能尽物性,否则就不能为“天地立心,万物立命”。物性是己性的类推。他指出那种从万物中寻找离开己性的“闻识”“晓会”是对穷理的曲解。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尽己性必尽物性,要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应把尽物性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他指出,因“物我异体”而只修己性,不及人和物,是不懂己性的真正含义。
 倭仁在社会问题上主张“帝王心治天下”的唯心史观认为社会的治乱、兴衰决定于朝廷的政治和用人,政治和用人又受帝王的心制约。《辅弼嘉谟》说,帝王的心“为万事之主”,是“用人行政之得失”的原因,“天下之治乱安危系之此”。帝王心正,则天下事没有不正的;心不正则不会有正的。他要求帝王之心“明白洞达,而无一毫邪曲之私”,做到“发之政事乃合于天理之正”,象尧舜禹汤文武那样治理天下。
 倭仁推崇程朱之学,说“辨学术当恪守程朱,以外皆旁蹊小径,不可学也”。他的思想基本继承理学的传统,又糅杂了其他思想,包含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
 倭仁早年和曾国藩、何桂珍等人就学于理学家唐鉴的门下,后因其学业优长,为两宫太后器重,成了穆宗(同治)的帝师。在洋务运动中,他站在顽固派一边,在上疏的奏折中提出“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反对设同文馆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成为顽固派的重要思想代表。
                   苏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