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ohn Cheever
约翰.契弗
2)  John Cheever
约翰·契弗
1.
John Cheever as a Novelist;
作为长篇小说家的约翰.契弗
3)  John Muir
约翰·缪尔
4)  Johnson Screen
约翰逊网
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luid Resistance Drop Calculation Value of Johnson Screen and Wire-cloth;
约翰逊网与编织网的流体阻力降计算值之比较
2.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ypes of several screens used in fixed bed reactor, the features of Johnson screen were described.
通过对固定床反应器中所用的几种筛网形式进行比较,说明了约翰逊网的特点,简要介绍了约翰逊网国产化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和所作的改进,以及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应用情况。
5)  John Kerr
嘉约翰
6)  John Keats
约翰·济慈
1.
The meeting of Harrison and Keats——An Analysis on "A Kumquat for John Keats";
哈里森与济慈的相遇——解析《给约翰·济慈一个金橘》
2.
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makes a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amous Ode on a Grecian Urn by John Keats, the celebrated English romantic poet, and points out that Keats had seen the eternal beauty of art manifested by a relief sculpture with his eyes of the heart, therefore expounds positively the standpoint that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该文作者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最著名的颂歌《希腊古瓮颂》进行了具体、深刻、全面的解析 ,指出济慈用心灵的眼睛从一件肃穆的雕刻艺术品中看到了艺术的永恒美 ,肯定地阐释了该首颂歌中“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这一论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约翰·克·弗·席勒
约翰·克·弗·席勒
约翰·克·弗·席勒

约翰·克·弗·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戏剧家和诗人。生于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出身于医生家庭(父亲是外科医生,后在部队里当军医),学过法律和医学。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

1773年符腾堡公爵把13岁的席勒选入他的军事学校学法律,后来才同意他学医。席勒在这个管束极严、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度过了8年青春岁月。毕业后于1780年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着深切的体会,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1782年写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剧《阴谋与爱情》,并着手创作新剧本《唐·卡洛斯》。1783年席勒应聘任曼海姆剧院编剧,1785年4月接受格·克尔纳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请,前往莱比锡,在戈里斯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诗《欢乐颂》反映了这种真挚的友情所给予他的温暖和欢乐。同年秋天,席勒随朋友一起迁往德累斯顿,并在那里完成了《唐·卡洛斯》这部以西班牙宫闱斗争为题材的政治悲剧。这是他青年时代最后一个剧本,标志着他的创作正从狂飙突进时期向古典时期过渡。

1787年7月席勒来到魏玛。1789年经歌德推荐任耶拿大学历史教授。1790年与夏洛蒂结婚。1792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公民称号。1788至1795年问,席勒锲而不舍地用了7年时间研究历史和哲学,写出了许多历史和美学著作:《尼吕级懒⑹贰罚?788),《三十年战争史》(1792~1793),《论悲剧艺术》(1793),《论秀美与庄严》(1793),《美育书简》(1795),以及《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6)等。

1793年席勒创办文艺刊物《季节女神》,后又出版《文艺年鉴》。1794年7月,歌德应邀参加《季节女神》的工作,并与席勒订交,从此,两人在创作上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德国文学史上开始了古典时期。这期间席勒写了许多深邃的哲理诗。1797年歌德和席勒各自都写出一系列著名的、名为“谣曲”的叙事诗,因而这一年被称为“谣曲年”。此后席勒继续从事戏剧创作,写出《华伦斯坦》三部曲(1798~1799),《玛丽亚·斯图亚特》(1801),《奥里昂的姑娘》(1801),《墨西拿的新娘》(1803),以及《威廉·退尔》(1803),接着又以17世纪俄国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为题材,开始创作《德梅特里乌斯》的剧本。由于病情加重,席勒只写出两幕,后三幕只留下一些设想和提纲,便于1805年5月逝世。

《强盗》反映了青年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在《强盗》第二版的扉页上,席勒写了“打倒暴纣者”的口号,并且引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的话:“药不能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战斗热情极为强烈。恩格斯说这部剧作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剧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她所呼喊的“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就是人!”可以说是时代的心声。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以后差不多十年,席勒没有从事创作,他转向历史和哲学的研究。在历史研究中,他着眼于历史发展中的民族运动。他是把历史和当前德国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正是这样,他后来的几部历史剧都是接古喻今,对德国社会进行批判和控诉。在哲学上,席勒是康德的信徒。

他的美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