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受托责任论
1)  delegated accountability theory of audit
受托责任论
1.
The rise of social accountability audit is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delegated accountability theory of audit.
社会责任审计的兴起对传统的审计动因论即“受托责任论”提出了挑战,社会责任与受托责任分别产生于两种不同的责任关系原则,为了阐明包括社会责任审计在内的所有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需要对传统的审计动因论进行修正,把“受托责任论”修改为“责任论”。
2)  accountability [英][ə,kauntə'biliti]  [美][ə,kaʊntə'bɪlətɪ]
受托责任
1.
Accountability,Audit and Power Control——Motivation Analyses on Power Control by Audit;
受托责任·审计·权力控制——审计对权力进行控制的动因分析
2.
On the Choice Between Accountability Theory and Contract Theory;
对受托责任本质论和契约本质论的选择
3)  public accountability theory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4)  commission responsibility view
受托责任观
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gence between commission responsibility view and decision-usefulness view and the essence of their differences regarding accounting objectives,this paper provid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basis for choice of accounting objectives.
就会计目标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分歧及分歧的实质所在,为高校会计目标选择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2.
Accordingly, its accounting objective is focused on commission responsibility view.
资本市场高度发展的美国 ,其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 ,以满足投资的需要 ;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 ,其会计目标相应定位于受托责任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处于权力中心地位 ,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会计目标必然会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的统一。
5)  accountability approach
受托责任观
1.
This thesis combs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iewpoints of "decision usefulness" and "accountability approach" on accounting objective.
论文在梳理关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论关系学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应用系统论,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目标的两论与会计职能的两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6)  stewardship view
受托责任观
1.
An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stewardship view” and the “decision-making relevant view”, it points out.
本文首先从层次性、可变性和作用机制三方面分析了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说明“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发展而非否定,随后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目标内容和作用机制的修正过程。
2.
An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stewardship view" and the "decision-making relevant view",it points out tha.
首先从层次性、可变性和作用机制三方面分析了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说明“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发展而非否定,随后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目标内容和作用机制的修正过程。
补充资料: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ory of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国家。
   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报纸的责任问题。1924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主席C.约斯特著《新闻学原理》一书,指出报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限制出版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R.M.哈钦斯主持的“新闻自由委员会”,经过调查,发表了《自由与负责的报刊》、《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等调查报告,运用了“社会责任论”这一概念。英国皇家报刊委员会也在1949年提出报告,强调报业的社会责任。1956年美国新闻学者W.施拉姆等人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修正。首先,修正了关于“自由”的观点。认为自由主义理论只有一种“消极的自由”,唯有对社会承担义务,负有“责任”的自由才是有实效的“积极的自由”。其次,修正了自由主义理论关于报刊的性质和职能的某些观点。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自负盈亏”、不受政府干涉和控制的“私人企业”,强调“超然独立”、“监督政府”;社会责任理论则强调报刊要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责,实行“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社会责任理论又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它并不否定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基础,但怀疑自由主义理论崇尚人类理性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目标不是寻求真理,而是满足自身的直接需要和欲望。它还怀疑自由主义理论提出的“观念的自由市场”和“自我校正过程”等理论的有效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控制新闻发布或提供背景材料,管制派驻国外的记者,或者由总统直接颁布种种法令以管制新闻传播。
   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盛行于西方国家的。它从新闻理论上论证了国家干预新闻传播的合理性。西方国家开展传播学研究以来,将社会责任理论纳入传播学“控制分析”的研究范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