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摩诃婆罗多》
1)  Mahabharata [英][mə'hɑ:'bɑ:rətə]  [美][,mɑhə'bɑrətə]
《摩诃婆罗多》
1.
The Comparison to the Plot structure between the Epic Mahabharata and the Masterpiec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摩诃婆罗多》与《三国演义》情节结构比较
2.
The content of world famous epic Mahabharata is pretty complicated,the structure is great,in the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ies scholars have carried on various studies to its topic,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theory the text carries on analyzing,and thinks the epic revealed mankind widespread identity worry.
世界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内容驳杂,结构宏大,多年来各国学者基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进行了种种探讨,自是见仁见智。
2)  Mahabharata [英][mə'hɑ:'bɑ:rətə]  [美][,mɑhə'bɑrətə]
摩诃婆罗多
1.
On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s of the Indian Epic Mahabharata;
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美学本质
3)  brahmapootra
婆罗吸摩鸡
4)  Bharata (约100~200)
婆罗多
5)  Mahabalipuram temples
摩诃巴里补罗神庙
6)  Mahamaya
摩诃摩耶
补充资料:《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
Mahābhārata

   印度古代史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
    作者和成书年代  这部大史诗的作者,印度传统的说法是毗耶娑(广博仙人)。毗耶娑也在作品中出现。史诗叙述,他是渔家女贞信婚前的私生子。贞信后来嫁给福身王,生下儿子奇武,奇武婚后不久死去,留下两个遗孀。福身王面临断绝后嗣的危险。于是,贞信找来在森林中修炼苦行的毗耶娑,让他代替奇武传种接代,生下了儿子持国、般度和维杜罗。此后,毗耶娑仍然隐居森林。但他目睹和参与了持国百子和般度五子两族斗争的全过程  。在般度族五兄弟升天后,他创作了这部史诗。但对毗耶娑的传说已无可考证。
   
   

《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场景

《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场景


   
   《 摩诃婆罗多 》书名的意思是“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4世纪之间。史诗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它有许多不同的手写本流传下来。印度浦那版的精校本根据所有写本整理校勘,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此外还有南印度传本的校刊本。
    主要情节  史诗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现代精校本则为8万多颂。全诗分作18篇:《初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篇》、《备战篇》、《毗湿摩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妇女篇》、《和平篇》、《教诫篇》、《马祭篇》、《林居篇》、《杵战篇》、《远行篇》、《升天篇》。最后附有一部《诃利世系》,有时作为第19篇,其实是另一部独立著作。全诗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婆罗多族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权的斗争。
   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持国天生眼瞎,由般度继位。持国有百子,长子难敌,为俱卢族;般度有五子,长子坚战,为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国执政。坚战成年后,持国指定他为继位人。但难敌不服,企图夺位,纷争从此开始。难敌设计一座易燃的紫胶宫,让坚战五兄弟去住,阴谋纵火烧死他们。五兄弟幸免于难,流亡森林。持国召回他们,分给一半国土。般度族在自己国土上建都天帝城,政绩显赫。难敌心生妒忌,又设计掷骰子赌博的骗局,让坚战赌输,交出国土,五兄弟流亡森林12年,并在第13年隐姓埋名,充当仆役。13年期满后,五兄弟要求归还被占国土,难敌拒不答应。于是,双方各自争取盟友,准备战争。最后,双方在俱卢之野开战,连续打了18天,结果难敌全军覆没,坚战继承王位。
   
   

《摩诃婆罗多》插图:黑公主受辱

《摩诃婆罗多》插图:黑公主受辱


   
   以上是史诗的中心故事,约只占全诗篇幅一半。围绕中心故事,穿插进大量神话传统和寓言故事。如插话《那罗传》写古代国王那罗受恶神捉弄,输掉国土,又在流亡中与妻子离散,最后历尽艰险,夫妻团圆,收回国土;《莎维德丽传》写古代妇女莎维德丽凭自己的忠贞和智慧,赢得阎摩王的恩惠,使丈夫死而复生。除这类文学性插话,史诗还包含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理论性插入成分,最有名的是宗教哲学长诗《薄伽梵歌》,长期被印度教奉为圣典。正是由于这种包罗万象的特点,《摩诃婆罗多》可以说是一部以英雄史诗为核心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思想内容  史诗所写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内争,而是显著对立的两类统治者的斗争,是弱小对强暴、受侮辱损害者对加侮辱损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贵族对高踞王位骄横残暴的贵族的斗争。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坚战公正、谦恭、仁慈,而难敌贪婪、傲慢、残忍。难敌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俱卢族内一些长辈也同情和袒护般度族。史诗表现了人民在乱世希望由比较贤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统一天下的愿望。当然,史诗也是忠于现实的,它描写每逢大战关键时刻,般度族都是在黑天支持下采用诡计取胜的,因而使他们减却光彩。这说明作者对统治者的认识是清醒的,并未违背生活真实而一味进行美化。
   贯穿史诗的是法的哲学思想体系。“法”是作为国家社会的结构秩序,同时也是每个人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和非法规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这种思想利用史诗故事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最后幸存的般度族长子坚战解释为是法的化身和胜利。当然,这是很牵强的。
   这部作品很早就以各种形式传到了东南亚,对当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已被译成印度现代一些主要语言和英、法、德、俄语乃至爪哇语。汉语只有摘译和缩译,未有全译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