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
1)  Study of Natural Spirit in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
1.
Comments on WANG Shu-dong s Study of Natural Spirit in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评汪树东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
2)  my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3)  the research of"Lu Xun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
4)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terary discourse,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akes part in the two turns in itself way, and re\|defines its object of study, way of think and character of discipline, which greatly prompts its self\|development as an academic study.
新时期文学话语先后发生了"文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参与了这两次转向,并引起对自身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以至学科性质的重新认定。
5)  A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ystem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1.
Significance and Limits——On the Works A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ystem by Wang Benchao;
意义与限度——评王本朝先生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6)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Portal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
1.
Data Integrity and Reconstruction:On the Planning,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Portal;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之构思、建设与展望
补充资料:《现代人》
      1836至1866年间俄国彼得堡出版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1843年前为季刊,后改月刊。创办人为普希金。最初两年登载过普希金的《吝啬的骑士》、《上尉的女儿》和《青铜骑士》,果戈理的《马车》和《鼻子》,莱蒙托夫的《波罗金诺》。1837年普希金逝世后,由文学评论家彼·普列特尼约夫接办,因脱离现实,订户锐减。
  
  1847年,涅克拉索夫和民主主义作家伊·帕纳耶夫取得《现代人》发行权,别林斯基为刊物拟定了抨击专制农奴制、宣传革命民主主义和"自然派"作品等纲领。1847至1848年上半年发表过赫尔岑的《偷东西的喜鹊》、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部分、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格里戈罗维奇的《苦命人安东》、涅克拉索夫和奥加辽夫的诗。由于赫尔岑迁居国外(1847)、别林斯基逝世(1848)以及1848年法国革命后在俄国持续多年的政治逆流,《现代人》遭到严重挫折,但大体上仍能坚持现实主义方向,登出托尔斯泰的《童年》和《少年》、屠格涅夫的《木木》和《猎人笔记》中的新作、格里戈罗维奇的《渔夫们》、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的梦》。但同时,德鲁日宁的唯美主义文章也占有显著地位。
  
  车尔尼雪夫斯基(1853年起)和杜勃罗留波夫(1856年起)主持编务后,在《现代人》上发表了他们的基本著作,并由涅克拉索夫协助,以农民革命问题为核心,团结诗人米哈伊洛夫、评论家谢尔古诺夫等,使这份刊物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其社会影响空前扩大。杜勃罗留波夫创办的讽刺专栏《口哨》(1859~1863),更加强了杂志的战斗力。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格里戈罗维奇对这种局面极为不满,相继与编辑部决裂。1859至1861年,《现代人》批评赫尔岑的《钟声》向自由主义倒退,对沙皇抱有幻想。1861至1865年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当代》和《时代》论战,指责对方认为俄国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保守观点。1861年杜勃罗留波夫病逝,次年车尔尼雪夫斯基下狱,《现代人》被勒令休刊8个月。1863年由涅克拉索夫复刊,谢德林(翌年离去)、马·安东诺维奇、格·叶利谢耶夫和亚·佩平加入编辑部,陆续登载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斯列普佐夫的《艰难时代》、列舍特尼科夫的《波德利普村的人们》和《矿工》、格·乌斯宾斯基的《遗失街风习》、谢德林的短篇小说和涅克拉索夫的诗。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案以后被迫停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