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raditional sports of China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1.
On developing tendency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China under background of modern sports;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其走势
4)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
Study on Tendency and Status quo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其走向
2.
This study holds tha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也昭示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 traditional Tibetan P. E. culture
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
Related to factors as traditional Tibetan festivals,Tibetan people s thought,affection,moral,trend,behavior,habit as well as religious belief,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value and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Tibetan P.
文章从藏族传统节日与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行为、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相连的因素出发,认为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是以传统节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传统节日是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传承的载体。
补充资料: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现代体育项目,还有许多各民族固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它虽然屡遭历代统治阶级的摧残,但由于它扎根于群众之中,千百年来辗转流传,终被保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拓了光辉的前程。1953年10月 8日在天津召开了盛大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来自全国各民族的397名优秀选手,进行了483项次表演。32年来,体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研究、整理,继承和发展了那些对增进身心健康有价值的项目。
赛马 蒙古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喜爱赛马。蒙古族每年都举行 1次盛大的赛马会。民间的"敖包"和庙会上,赛马是重要内容之一。赛马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礼俗的内容。结婚这天,男家亲族骑马迎接,女家亲族骑马相送,途中互相竞赛,夺帽为戏。"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赛马习俗。未婚男女身着艳服,骑着骏马来到草原,在规定的里程内互相追逐。去程时小伙子追姑娘,回程时则由姑娘追小伙子,如姑娘追到小伙子,她有权鞭打他,假如姑娘对小伙子有情意,只把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摔跤 蒙古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的摔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彝族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摔跤。结婚那天,新郎邀请几位好朋友,把新娘从别的山寨背回来。背亲的小伙子必须会摔跤。这支队伍到新娘家吃罢便宴,就与女方摔跤手进行摔跤对抗赛。直到双方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出两名摔跤手表演 1场,方可结束。这种比赛不用裁判员,1对摔跤手只摔1次,不管那方都不能全胜,以表示亲密友好。彝族人民每逢火把节,都要举行摔跤比赛,两人交锋,败者自动退场,胜者直到没有人与他较量,方能称为"大力士",并获奖品(图1)。
射箭、射弩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颇族、拉祜族、苦聪人、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传统。每年正月初二,黎族村寨轮流举行射箭比赛,用一条牛腿当奖品,挂在距离50米左右的大树下,各村选出一名好射手,谁射中牛腿,就把牛腿拿到自己村,大家共同分享。优秀选手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姑娘们的爱慕。景颇族射箭是由姑娘把靶子高挂在树上,小伙子争先恐后地用箭射,靶子是一个布包,里边藏着象征吉祥和爱情的礼物。弩弓是狩猎工具,也是自卫的武器,弩都是自己制作的,例如苦聪人的弩,用竹子做弓,削木头做架,编竹筋为弦,大人小孩都有一把,傈僳族人民每到新年就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插在地上,在几十米处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图2)。
舞龙 壮族、苗族、白族等民族喜爱舞龙。龙用竹扎成,用画有龙鳞的花布或色纸裹着龙头、龙身、龙尾,一般是21~25节,龙下撑着10多个把柄,舞龙者每人拿着一个把柄。有的龙身内有灯座,晚上可以点灯。在前面一个人拿着龙珠来指挥舞龙。参加舞龙的成员,不但要力气大,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娴熟的技术。贵州省苗岭苗族集居的地区,历史上每年元宵节,苗汉两族人民舞龙互访,上一年汉族人民舞着龙到苗族村寨里去联欢,苗家舞着他们的龙来迎接。两龙相遇,主龙的头要低于客龙的头,并且让客龙先入寨子。客龙进入寨子翩翩起舞,到每户"祝福",被拜访的户主就燃放爆竹欢迎。接着苗族就抢客人到家作客,以抢得人多为光荣;到了下一年,苗族人民照样舞着龙到汉族村寨回敬。
划龙舟 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都有划龙舟活动。傣族人民每逢泼水节举行龙舟赛。龙舟用优质木材制造,长约40~50米,宽 1米多,50人分两排席坐划桨,锣声一鸣,竞相飞速向前。经傣族人民匠心雕刻的龙舟,有"火龙"、"银龙"、"乌龙"、"彩龙"等。苗族、 水族人民还有赛龙舟捉活鸭的风俗(图3)。
"阿莫朵" 生活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苦聪人,每逢佳节总要燃起一堆堆篝火,伴随着悠扬的竹笛声,载歌载舞来打"阿莫朵"。"阿莫朵"是用棕叶制作的鸡毛球,中间细、底脚大,插上3根鸡毛,有点象羽毛球。打"阿莫朵"时选择一块平坦的场地,中间拴上一条藤,两人或多人分立两边用手拍击对打。随着"阿莫朵"的起落,互相扣杀,接不到对方打来的球算输。
秋千 贵州、湖南的苗族,广西的壮族,每逢新春佳节,街上搭起一座座高达3~4丈的秋千架,一些青年男女借荡秋千的机会寻找心爱的伴侣。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姑娘在节日和农闲季节,也进行荡秋千比赛或表演。比赛时在秋千架前方高处横 1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铜铃就发出响声,谁碰的次数最多,谁就被认为技艺高超。台湾高山族的姑娘们,是在春光明媚的早晨,穿着漂亮的衣服,邀上自己的好友,一同在大树下荡秋千。她们把这一活动称作"渺绵"(即"飞天"之意),生动地表达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打磨秋千 每年春节,壮族男女青少年喜爱打磨秋千。他们在地上栽 1根木桩(高出地面1米左右),将1块中间挖有圆孔的长形横板安装在桩顶上,板面两头各坐1 人,共同有节奏地用脚蹬地,使横板和人在上面旋转。打磨秋千是群众性的集体活动,要求共同协力配合好。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头不晕目不眩的人受到称赞。
爬山 侗族、 苗族等族人民喜爱爬山。 每年夏季,苗族人民举行一年一度的爬山节。这天,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带着糯米做的干粮,从附近的山寨赶来,共同进行爬山比赛。先到顶峰的小伙子,得到姑娘的礼物──1 个绣花袋。这位小伙子也把自制的金色芦笙赠给姑娘,他们常常由此互相爱慕。羌族人民是爬悬崖,上面放着礼物,以奖给优胜者。
跳高 傣族、彝族、白族的跳高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傣族人民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常常在劳动之余,举行跳谷堆、跳草垛比赛。彝族人民在山野放牧时,喜爱比赛跳水牛。白族人民在传统的大理三月节时,还举行跳花盆比赛。
抢花炮 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花炮用铁筒制成,里面装火药和一个铁环,环上缠有彩色的线绳。比赛场是直径超过 100米的圆形场地。花炮放在场地中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分成甲、乙组,站在场地的边缘,每组人数相等,一般10~30人。比赛时,一个勇敢的青年在音乐伴奏下点燃花炮。随着一声巨响,彩色铁环被抛向空中。当飞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慢慢下落。这时,伫立在赛场边缘的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向铁环的落处跑去,在各自的同组组员掩护下抢夺铁环,并突破对方的堵截,以冲刺的速度把铁环送到大会主席台上。达到目的的组为胜。
打马桩 拉祜族的打马桩,类似国外的"九柱戏"。每人拿一根木棒,一端要削尖。一人先把木棒插在规定的区域内,其余的人在10多米以外甩自己的木棒,把插在地上的木棒打倒为赢。
竿球 台湾彰化以北地区的竿球,历史悠久,球是用细藤编成的,里边装着棉花,外面画着美丽的图案。高山族青年用这种球来嬉戏,参加者用手里的竹竿尖端将球托向空中,落下来,托上去,轮流接球,不让球落地。接不住为输,输者被罚饮酒。
坠绳、飞绳 藏族人民在新年里举行坠绳表演。先在平地上竖立 5丈多高的木柱,从柱顶挂紧牛毛制成的绳子,斜垂而下,绳的末端拴牢在地面。表演坠绳者身着短衣,用牛皮束胸,先爬到木柱顶端,再抱绳倒悬滑下,快速如飞,平安落地,象征着五谷丰登,百事吉祥。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举行的飞绳表演,与藏族的坠绳相似,也深受群众的欢迎。
打"布鲁" 蒙古语是投掷的意思。"布鲁",是用铅、铜或铁等金属片包扎在一根状似镰刀的木头上,形状有扁有圆,重量200~500克不等。它来源于生产,过去人民用"布鲁"打空中飞禽,击地上走兽,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后来这种打猎工具,成了蒙古族人民锻炼身体的手段。
拔腰劲 拉祜族的拔腰劲,是两个人互相抱着,看谁能把对方先抱起来,双脚离地者为败。
手打毽子 苗族的青少年喜欢手打毽子。毽子的底座由 2寸长的竹子做成,上边插鸡毛。打毽子的人手中拿四方形带把的木制拍(比乒乓球拍大一点)。比赛办法是轮流发球、接球,接不住者为输。每年春节期间经常举行单打和双打比赛。
赛马 蒙古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喜爱赛马。蒙古族每年都举行 1次盛大的赛马会。民间的"敖包"和庙会上,赛马是重要内容之一。赛马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礼俗的内容。结婚这天,男家亲族骑马迎接,女家亲族骑马相送,途中互相竞赛,夺帽为戏。"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赛马习俗。未婚男女身着艳服,骑着骏马来到草原,在规定的里程内互相追逐。去程时小伙子追姑娘,回程时则由姑娘追小伙子,如姑娘追到小伙子,她有权鞭打他,假如姑娘对小伙子有情意,只把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摔跤 蒙古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的摔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彝族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摔跤。结婚那天,新郎邀请几位好朋友,把新娘从别的山寨背回来。背亲的小伙子必须会摔跤。这支队伍到新娘家吃罢便宴,就与女方摔跤手进行摔跤对抗赛。直到双方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出两名摔跤手表演 1场,方可结束。这种比赛不用裁判员,1对摔跤手只摔1次,不管那方都不能全胜,以表示亲密友好。彝族人民每逢火把节,都要举行摔跤比赛,两人交锋,败者自动退场,胜者直到没有人与他较量,方能称为"大力士",并获奖品(图1)。
射箭、射弩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颇族、拉祜族、苦聪人、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传统。每年正月初二,黎族村寨轮流举行射箭比赛,用一条牛腿当奖品,挂在距离50米左右的大树下,各村选出一名好射手,谁射中牛腿,就把牛腿拿到自己村,大家共同分享。优秀选手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姑娘们的爱慕。景颇族射箭是由姑娘把靶子高挂在树上,小伙子争先恐后地用箭射,靶子是一个布包,里边藏着象征吉祥和爱情的礼物。弩弓是狩猎工具,也是自卫的武器,弩都是自己制作的,例如苦聪人的弩,用竹子做弓,削木头做架,编竹筋为弦,大人小孩都有一把,傈僳族人民每到新年就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插在地上,在几十米处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图2)。
舞龙 壮族、苗族、白族等民族喜爱舞龙。龙用竹扎成,用画有龙鳞的花布或色纸裹着龙头、龙身、龙尾,一般是21~25节,龙下撑着10多个把柄,舞龙者每人拿着一个把柄。有的龙身内有灯座,晚上可以点灯。在前面一个人拿着龙珠来指挥舞龙。参加舞龙的成员,不但要力气大,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娴熟的技术。贵州省苗岭苗族集居的地区,历史上每年元宵节,苗汉两族人民舞龙互访,上一年汉族人民舞着龙到苗族村寨里去联欢,苗家舞着他们的龙来迎接。两龙相遇,主龙的头要低于客龙的头,并且让客龙先入寨子。客龙进入寨子翩翩起舞,到每户"祝福",被拜访的户主就燃放爆竹欢迎。接着苗族就抢客人到家作客,以抢得人多为光荣;到了下一年,苗族人民照样舞着龙到汉族村寨回敬。
划龙舟 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都有划龙舟活动。傣族人民每逢泼水节举行龙舟赛。龙舟用优质木材制造,长约40~50米,宽 1米多,50人分两排席坐划桨,锣声一鸣,竞相飞速向前。经傣族人民匠心雕刻的龙舟,有"火龙"、"银龙"、"乌龙"、"彩龙"等。苗族、 水族人民还有赛龙舟捉活鸭的风俗(图3)。
"阿莫朵" 生活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苦聪人,每逢佳节总要燃起一堆堆篝火,伴随着悠扬的竹笛声,载歌载舞来打"阿莫朵"。"阿莫朵"是用棕叶制作的鸡毛球,中间细、底脚大,插上3根鸡毛,有点象羽毛球。打"阿莫朵"时选择一块平坦的场地,中间拴上一条藤,两人或多人分立两边用手拍击对打。随着"阿莫朵"的起落,互相扣杀,接不到对方打来的球算输。
秋千 贵州、湖南的苗族,广西的壮族,每逢新春佳节,街上搭起一座座高达3~4丈的秋千架,一些青年男女借荡秋千的机会寻找心爱的伴侣。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姑娘在节日和农闲季节,也进行荡秋千比赛或表演。比赛时在秋千架前方高处横 1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铜铃就发出响声,谁碰的次数最多,谁就被认为技艺高超。台湾高山族的姑娘们,是在春光明媚的早晨,穿着漂亮的衣服,邀上自己的好友,一同在大树下荡秋千。她们把这一活动称作"渺绵"(即"飞天"之意),生动地表达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打磨秋千 每年春节,壮族男女青少年喜爱打磨秋千。他们在地上栽 1根木桩(高出地面1米左右),将1块中间挖有圆孔的长形横板安装在桩顶上,板面两头各坐1 人,共同有节奏地用脚蹬地,使横板和人在上面旋转。打磨秋千是群众性的集体活动,要求共同协力配合好。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头不晕目不眩的人受到称赞。
爬山 侗族、 苗族等族人民喜爱爬山。 每年夏季,苗族人民举行一年一度的爬山节。这天,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带着糯米做的干粮,从附近的山寨赶来,共同进行爬山比赛。先到顶峰的小伙子,得到姑娘的礼物──1 个绣花袋。这位小伙子也把自制的金色芦笙赠给姑娘,他们常常由此互相爱慕。羌族人民是爬悬崖,上面放着礼物,以奖给优胜者。
跳高 傣族、彝族、白族的跳高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傣族人民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常常在劳动之余,举行跳谷堆、跳草垛比赛。彝族人民在山野放牧时,喜爱比赛跳水牛。白族人民在传统的大理三月节时,还举行跳花盆比赛。
抢花炮 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花炮用铁筒制成,里面装火药和一个铁环,环上缠有彩色的线绳。比赛场是直径超过 100米的圆形场地。花炮放在场地中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分成甲、乙组,站在场地的边缘,每组人数相等,一般10~30人。比赛时,一个勇敢的青年在音乐伴奏下点燃花炮。随着一声巨响,彩色铁环被抛向空中。当飞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慢慢下落。这时,伫立在赛场边缘的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向铁环的落处跑去,在各自的同组组员掩护下抢夺铁环,并突破对方的堵截,以冲刺的速度把铁环送到大会主席台上。达到目的的组为胜。
打马桩 拉祜族的打马桩,类似国外的"九柱戏"。每人拿一根木棒,一端要削尖。一人先把木棒插在规定的区域内,其余的人在10多米以外甩自己的木棒,把插在地上的木棒打倒为赢。
竿球 台湾彰化以北地区的竿球,历史悠久,球是用细藤编成的,里边装着棉花,外面画着美丽的图案。高山族青年用这种球来嬉戏,参加者用手里的竹竿尖端将球托向空中,落下来,托上去,轮流接球,不让球落地。接不住为输,输者被罚饮酒。
坠绳、飞绳 藏族人民在新年里举行坠绳表演。先在平地上竖立 5丈多高的木柱,从柱顶挂紧牛毛制成的绳子,斜垂而下,绳的末端拴牢在地面。表演坠绳者身着短衣,用牛皮束胸,先爬到木柱顶端,再抱绳倒悬滑下,快速如飞,平安落地,象征着五谷丰登,百事吉祥。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举行的飞绳表演,与藏族的坠绳相似,也深受群众的欢迎。
打"布鲁" 蒙古语是投掷的意思。"布鲁",是用铅、铜或铁等金属片包扎在一根状似镰刀的木头上,形状有扁有圆,重量200~500克不等。它来源于生产,过去人民用"布鲁"打空中飞禽,击地上走兽,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后来这种打猎工具,成了蒙古族人民锻炼身体的手段。
拔腰劲 拉祜族的拔腰劲,是两个人互相抱着,看谁能把对方先抱起来,双脚离地者为败。
手打毽子 苗族的青少年喜欢手打毽子。毽子的底座由 2寸长的竹子做成,上边插鸡毛。打毽子的人手中拿四方形带把的木制拍(比乒乓球拍大一点)。比赛办法是轮流发球、接球,接不住者为输。每年春节期间经常举行单打和双打比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