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rame theory of coherence
心理框架理论
1.
After pointing out the flaws in frame theory of coherence,the paper makes an attempt at blending the theory with metonymic mechanism research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cognitive approach towards text coherence.
试图将转喻机制研究与心理框架理论结合起来为语篇连贯提供较完整的认知解释方案。
2) core theories frame
核心理论框架
1.
So it is necessary that further defining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industry economics,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f subject position, and on this basis, designing details of core theories frame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ain attack direction and emphasis of this subject
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产业经济学指导思想和加强学科定位研究,井在此基础上对其核心理论框架进行具体设计,以确定本学科的主攻方向和重点。
3) psychological frame
心理框架
4) theoretical framework
理论框架
1.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efficiency analysis;
金融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ercial Credit: Homogeneity and Asynchrony of Personality and Property Credit;
商事信用的基本理论框架:人格信用与财产信用的同质与异步
3.
Theoretical Framework,Operational Modes and Risk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
5) theory frame
理论框架
1.
Equity transi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search: a theory framework basing on competitive market;
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研究:一个基于竞争市场的理论框架
2.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n China,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ts meaning,character and theory frame,and brings about its construction standard.
文章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本质特征和理论框架 ,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 ,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工
3.
Especially in some hot topic of psychological war theory and practice, it has already formed some mature theory frame and the thought viewpoint.
特别是在心理战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思想观点。
6) theory framework
理论框架
1.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United Natio ns, together with practical status in China, the theory frameworks and basic way s for constructing desertification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are put forward s ystematically, and some .
以联合国荒漠化定义为背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通过对荒漠化基本内涵的分析 ,系统地提出了构建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并对荒漠化评价中关于植被的作用问题、“基准”问题进行讨
2.
An integrated creative theory frame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a replacement-based creative approach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is theory.
探讨创新设计的理论框架 ,进而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内部信息置换的创新设计方法 。
补充资料:《心理学的方法论和理论问题》
苏联心理学家 Β.Ф.洛莫夫探讨心理学的系统观点问题的理论著作。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书分7章:心理科学的现状及其一般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系统观点;心理学中的反映范畴;心理学中的活动问题;心理学中的交往问题;心理学中的个性问题;人的心理的决定关系中的社会的东西和生物的东西。作者指出,当前心理学发展的现状是急速分化,亟需整合;人处于多种系统(社会系统、生物系统、物理系统)的定义点上,人的存在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人的心理处于不同序列的关系中,因而人的心理就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运用系统观点,才能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才能实现心理学的整合。作者还提出了在心理学中实现系统观点的6个原则:①要从心理所涉及的不同水平方面进行考察;②心理是多测度的,要进行多测度的分析;③心理是多层次结构,要进行层次分析;④要考虑到心理特性的多序列性;⑤要在发展中进行考察;⑥对心理现象的决定关系不能作直线式理解,要考虑到它的多水平、多侧度性质,也即系统的决定关系。随后,作者从他的系统观点出发以主要篇幅分析了心理学的一些根本性范畴:反映活动、交往、个性、人的心理中的社会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
洛莫夫是60年代末以来苏联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他生于1927年,1989年逝世。1963年获列宁格勒大学心理科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教授、心理学系主任。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7)和苏联科学院通信院士(1976)。曾任苏联心理学会主席(1968~1983),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76,1984),苏联科学院人的综合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他早年从事工程心理学研究;自1972年任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以后,致力于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他的系统观点是贯串该研究所全部研究工作的主导思想,在苏联心理学界有很大影响,也反映了当前苏联心理学在基本理论思想方面的最新进展。
洛莫夫是60年代末以来苏联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他生于1927年,1989年逝世。1963年获列宁格勒大学心理科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教授、心理学系主任。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7)和苏联科学院通信院士(1976)。曾任苏联心理学会主席(1968~1983),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76,1984),苏联科学院人的综合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他早年从事工程心理学研究;自1972年任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以后,致力于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他的系统观点是贯串该研究所全部研究工作的主导思想,在苏联心理学界有很大影响,也反映了当前苏联心理学在基本理论思想方面的最新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