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uman moral environmental attitude
人口环境道德
1.
The right human moral environmental attitude is the harmonious attitude which is v.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公民有义务树立科学的人口环境道德观。
2) environmental morality
环境道德
1.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morality is a awareness and a morality that 21st people should have.
环保意识、环境道德是21世纪人类应有的觉悟和道德。
2.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morality,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and their func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阐述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这两个概念,并且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以垃圾分类收集为例,阐述了环境文化和环境道德的具体应用。
3.
It points out emphatically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actu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blic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better environmental morality and custom should be established.
论述了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 environment ethics
环境道德
1.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 interest consists of sustainable social public order and harmonious ideas of environment ethics.
环境利益的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秩序和和谐的环境道德观念。
4) environmental morals
环境道德
1.
The emergence calls for renewal of moral education contents,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rals, global awareness, patriotism and solicitude for life.
全球问题的出现要求人们更新德育内容 ,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全球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命关怀教育。
5) Moral environment
道德环境
1.
On controlling and optimizing the moral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prise s management;
企业经营管理道德环境的控制与优化
2.
Following facto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morality of students: foundation of moral cultivation of freshman,social moral environment,sett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moral self-cultivation level of teachers,moral impression in the students community.
学生现实道德修养基础、社会道德环境、学校的道德氛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学生群体内部的道德互动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3.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shoul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nvironment to form a good moral atmosphere and pressure, so that we can strengthen the kind behavior motivation and weaken the evil behavior motivation, and finally promote the practice and realiz.
在此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把慎独的领域由“独”扩展到“众人之中”;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环境建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和道德压力,从心理上对善的行为动机起强化作用,对恶的行为动机起对弱化作用,进而促成道德主体慎独的践履和实现。
6) environment morality
环境道德
1.
The present article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solve the negative issue and decrease its relevant price, man should educate, reinforce and promote environment morality to reach and realize the mutu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its living environ.
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人类面临的类似负面影响所付出的代价,达到和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人类必须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上,普遍培育、树立、提高环境道德才有可能。
2.
A state should have clear morality criteri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also establish fundamental environment morality criteria.
现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向世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人类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3.
Innocuous production has gradually been affirmed as a binding obligation in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ethics and environment morality.
无害化生产已逐渐被确认为企业伦理和环境道德的一项基本义务 ,并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追
补充资料:人口与环境
表征人口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人类所处的环境并非"原始"的自然界,而是变化了的"人工化"的自然界。人口与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两者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包括地表、水、大气及各种动植物等要素构成的总体。生活在环境总体中的人口,从各种不同环境中取得生存所必需的各项资源,不时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相抗衡又相适应,并通过劳动作用着、改变着环境。环境既是人口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人口劳动创造的产物,是变化了的"人工化的自然界"。人类无法脱离自然界而独立生存,但人口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界的赐予,而必须适应和改造自然。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所能维持的人口,为数极为有限,估计不超过2000万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从生产力方面而言,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历史。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中,包含着利用、开发自然的新方法和新型的人口生态行为。
人们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任意地改变环境,否则,改变的能量越大,所受的惩罚也越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改造环境上,往往为了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导致生态危机。例如,盲目地开垦林地草原、围耕湖塘水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产出增多,但从长远看造成土地和草原的沙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耕地面积缩小和肥力递减。又如滥伐林木、掠夺性的捕捉野生和海洋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远不是短期内所能恢复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某些地区为了扩大耕地,把森林砍伐殆尽,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终于使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
在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上,人口膨胀是核心问题。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上,还由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提高两者结合,对环境的冲击则更为强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总是在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之中。人类无时无刻不对自然施加影响,或大或小地打破着原有的生态平衡,要求环境提供新的发展条件,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危机,并不表明人口压力已绝对地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更非地球生态系统已临近崩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人类对资源的严重浪费、社会机制的缺陷和国际经济体制的不合理。只要适当控制人口,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当前的生态危机是可以缓和以致消除的。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口学研究离开了生态环境因素,就无法正确考察、分析人口现象和过程,包括人口数量增长、结构变动、人口模式及其转变、迁移和流动、人口分布、城市化以及人口素质等问题。20世纪后半期以来,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一门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人口生态学。
人们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任意地改变环境,否则,改变的能量越大,所受的惩罚也越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改造环境上,往往为了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导致生态危机。例如,盲目地开垦林地草原、围耕湖塘水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产出增多,但从长远看造成土地和草原的沙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耕地面积缩小和肥力递减。又如滥伐林木、掠夺性的捕捉野生和海洋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远不是短期内所能恢复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某些地区为了扩大耕地,把森林砍伐殆尽,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终于使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
在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上,人口膨胀是核心问题。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上,还由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提高两者结合,对环境的冲击则更为强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总是在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之中。人类无时无刻不对自然施加影响,或大或小地打破着原有的生态平衡,要求环境提供新的发展条件,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危机,并不表明人口压力已绝对地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更非地球生态系统已临近崩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人类对资源的严重浪费、社会机制的缺陷和国际经济体制的不合理。只要适当控制人口,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当前的生态危机是可以缓和以致消除的。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口学研究离开了生态环境因素,就无法正确考察、分析人口现象和过程,包括人口数量增长、结构变动、人口模式及其转变、迁移和流动、人口分布、城市化以及人口素质等问题。20世纪后半期以来,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一门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人口生态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