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的中心庙,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从清代以来,沈阳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有的说它是沈阳城四象八卦中心的“太极”,也有的说是太极图中的“两仪”之一,即“阴阳鱼”的一只眼。但流传更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等神灵的传说,而且由于中心庙是距离故宫最近的一座建筑,有许多传说还与清朝的皇帝们有关。
众所周知,建立清朝的满族是一个以骑马射猎著称的尚武民族,而关羽则是中国包括满族在内的许多民族都崇拜的“武圣人”,也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战神”,所以满族人供奉关公的历史确实比他们供奉文圣人孔老夫子要早得多。
现在新宾赫图阿拉山城里,保留着一座古老的关帝庙,位于距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衙门”不远的地方。当地人说,这座庙就是老罕王在刚刚起兵不久,在都城修建的。后来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取得节节胜利,认为是关公的在天之灵保佑,所以迁都到哪就把关帝庙建到哪。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城后,选了城里最中心的位置,把“关老爷”的塑像恭恭敬敬地供在庙里,并请人写了“忠义千秋”四字金匾挂在庙内,人们也把这座庙叫座“忠义千秋庙”。后来老罕王觉得庙前面也应该有一块写有庙名的匾,就找人来写。因为挂匾的地方太小,写不下“忠义千秋庙”五个字,就简单地写成“忠庙”二字匾。挂出来后,老罕王觉得这个名能让群臣像关羽那样忠君爱国,意思也不错,还称赞了一番。由于过去的庙名匾是竖着写,有的人把“忠”字念成了“中心”两个字,却正好应了它所处的位置,后来人们也就管这座关帝庙叫“中心庙”了。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却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也成为中心庙名称的一种来历。
至于中心庙里为什么还供着土地爷和山神爷,民间也都有流传很广的故事。
据说老罕王得势以后,想多建几座供神的庙宇,但除了佛祖和关公外没有别的神像,就打发人带了人参、貂皮等贵重礼物,到北京去求明朝万历皇帝赐一个神像。明朝皇帝瞧不起老罕王,就让手下的大臣挑一个最不起眼的神像赐给他。大臣挑来挑去,选中了土头土脑、又矮又丑的土地佬。去北京的人把神像带回沈阳,老汗王一看勃然大怒,要亲自去找明朝皇帝换一个。在旁的一位汉族大臣却一边阻拦,一边连连说“汗王大喜,汗王大喜”。老罕王以为这人是在兴灾乐祸,拔刀就要杀他,那大臣不紧不慢地问“汗王爷,大明皇帝给咱的是什么神”,罕王说:“不就是土地吗?”大臣说,“对呀!土地就是江山啊!大明要把江山送给咱,这还不是喜事吗?”老罕王听罢仔细想了想,点头称是,又接着说:“这土地大明可不能白送给咱,还得靠八旗兵多打胜仗才能占得着、守得住。就把这土地神供在关帝庙里,让关老爷给他作个主吧。”于是,中心庙里就多了一位土地神。
至于庙里的山神,更是满族早年在长白山打猎时就崇敬的神灵之一。按照满族人的说法,“山神爷”就是兽中之王老虎的化身,所有进山打野兽、采药材、挖人参的人,都要求他保佑。
据说努尔哈赤年轻时候,有一回和几个伙伴进山采参。连走了半个月一无所获。这天晚上,几个人正在窝棚里犯愁,只听得外面一阵风声,一只斑斓猛虎来到窝棚门口,大家忙给“山神爷”磕头,但老虎就是不走。大伙以为准是谁得罪山神爷了,就轮流把自己的帽子扔到老虎跟前,按照习俗,老虎把谁的帽子叼走,谁就得跟着老虎去。说来也怪,别人扔帽子的时候,老虎连闻都不闻,惟独努尔哈赤把帽子刚扔出去,就被老虎叼了起来。没有办法,他只好向伙伴们告了别,又朝着家乡的方向给父母磕了几个头,就走出窝棚跟着老虎去了。
可是老虎并没吃他,而是把他领到不远的一处山砬子边上,围着一棵大树直转圈,并把帽子放在树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