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战时期,美国为了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
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
1993年,克林顿宣布"星球大战"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和 "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指为保护美国本土免遭战略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
该系统由80年代的"战略防御计划"和90年代初的"对付有限打击全球防护系统"演变而来的。 美国发展nmd和tmd将打破全球的战略平衡与稳定,阻碍核裁军的进程,破坏国际防扩散的努力,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所以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tmd的研制是由低向高发展的。用于拦截飞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导弹的爱国者导弹,已取得较大进展。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爱国者pac-2 型导弹命中率为60%,此后美国不遗余力地提高这种导弹的性能。今年3月15日,美国宣布改进型的爱国者pac-3型导弹拦截试验获得成功。据悉,美国还要进行16次拦截不同目标的试验,使这种导弹进一步完善。目前爱国者导弹是tmd中唯一有效的拦截武器,也就是说,tmd 尚处于低空防御阶段。
nmd是用来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从这一点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翻版或继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战”计划所依赖的是空中防御系统,而nmd是以陆空结合、陆地防御系统为主。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拦截导弹、地基雷达、天基传感器、改进型早期预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按照设想,美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从敌方导弹一发射,就对它进行侦察、跟踪、定位、锁定,在它进入美国领空前将其摧毁。这项计划尚处于论证阶段,到底搞成什么样子,至今谁也说不清楚。据说,如果把外来的导弹比作雨点,这一系统就像一把伞,把美国罩得严严实实,不受一点损害。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一位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就曾当场撑起一把只有伞架的漏雨伞,以此形容nmd的防御能力。冷战战时期,美国为了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
nmd具体介绍:
nmd全部组成是:2处发射阵地、3个指挥中心、5个通信中继站、15部雷达、30颗卫星、250个地下发射井和250枚拦截导弹系统。
具体地说,nmd是由5大部分组成的,即预警卫星、改进的预警雷达、地基雷达、地基拦截弹和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预警卫星用于探测敌方导弹的发射,提供预警和敌方弹道导弹发射点和落点的信息。这些卫星都属于天基红外系统,也就是说靠敌方发射导弹时喷射的烟火的红外辐射信号来探测导弹。
改迸的预警雷达,它们是nmd系统的"眼睛",能预警到4000-4800千米远的目标。美国除要改进现有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地弹预警雷达以及部署在加州与马萨诸塞州的"铺路爪"雷达外,还要在亚洲地区新建一个早期预警雷达。
地基雷达是一种x波段、宽频带、大孔径相控阵雷达,将地基拦截弹导引到作战空域。
地基拦截弹是nmd的核心,由助推火箭和拦截器(弹头)组成,前者将拦截器送到目标邻近,后者能自动调整方向和高度,在寻找和锁定目标后与之相撞,将它击落在太空上。
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把上述系统联系起来。
这些系统部署后,24颗整天围绕地球不断旋转的低轨道预警卫星和6颗高轨道卫星,一旦探测到敌方发射导弹,立刻跟踪其红外辐射信号。通过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卫星除将导弹的飞行弹道"告诉"指挥中心外,还要为预警雷达和地基雷达指示目标。预警雷达发现目标后,将导弹的跟踪和评估数据转告地基雷达。一旦收到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发射命令后,拦截弹就腾空而起。拦截器靠携带的红外探测器盯上来袭导弹后,竭尽全力(靠动能)与它相撞,与对方同归于尽。
介绍
反导弹导弹利用红外跟踪原理搜寻敌方进攻导弹,识别真假弹头,然后在地球大气层外拦截敌方进攻导弹,并用激光武器将其摧毁。
二、nmd也可看为网络用语,是“你妈的”的拼音缩写,比较隐晦的骂人说法。也有只是用于表示语言的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