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鲍德里奇
1)  J.Victor Baldridge
鲍德里奇
1.
The Political Model was a kind of organization model firstly put forward by J.
政治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高等教育组织研究者鲍德里奇率先提出的一种组织模型。
2)  Baudrillard
鲍德里亚
1.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bols of Baudrillard Philosophy in "Matrix";
解读《黑客帝国》中的鲍德里亚哲学符号
2.
Baudrillard:the Sign of Consumption——Interpretation of an mass culture;
鲍德里亚:消费的“符号”性——解读一种大众文化
3.
On the Illusions in Baudrillard s Consumer Society;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幻象
3)  Jean Baudrillard
鲍德里亚
1.
Simulacrum,Simulation and the Implosive World of Bourgeois——Investigation of Jean Baudrillard s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研究
2.
Consumption Community Core Idea of Jean Baudrillard is Commented;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述评
3.
"The Fairyland of Simulations":How Far from the Reality An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Jean Baudrillard's Fashion Research
“仿真仙境”:离现实有多远——鲍德里亚时尚研究解读与批判
4)  J.Baudrillard
鲍德里亚
1.
This paper points that there is a increasing process of critique logic of J.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
2.
This paper points that J.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因而,他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分析也是错误的;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了他对未来革命的路径的判断也是错误的。
3.
It is the access of all of critiques and dis constructing concept of Marx s labour for J.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
5)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
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
1.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understandings about nine basic standpoints of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and gives some brief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lement these standpoints.
本文就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的9个基本观点表述了笔者的一些体会,并就这些观点的实施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6)  Jean Baudrillard
让·鲍德里亚
1.
A Study on Jean Baudrillard s Post-modern Media Theories;
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媒介思想研究
2.
A close interrogation of postmodern theories of Jean Baudrillard,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simulacrum,reveals the origin of "simulations" frequently depicted by White Noise in the second part.
第二部分依托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以“模拟”理论为重点,试析《白噪音》中比比皆是的“模拟”现象其根源所在。
补充资料:安德里奇
安德里奇(1892~1975)
Andric,Ivo

   塞尔维亚作家。1892年10月9日生于特拉夫尼克城附近的多拉茨村,1975年3月卒于贝尔格莱德。幼年丧父。在萨拉热窝读中学时,为塞尔维亚进步学生组织的第一任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捕入狱,流放到泽尼查附近的奥乌恰莱沃。1918年获释,后任《文学的南方》等刊物编辑,发表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抒情诗、散文和文学评论。1920~1941年两次在外交部任职,当过驻罗马、布加勒斯特、的里雅斯特、格拉茨、柏林等的领事或大使。但他的真正兴趣仍在文学事业上,一生中半数以上的作品,都在这一时期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帝国政府和法西斯当局断绝了一切联系,专心致志地从事  3部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小姐》的创作,均于1945年出版  。曾长期担任南斯拉夫文学家联合会主席。1954年出版长篇小说《罪恶的牢院》,被认为是代表他艺术成就的杰作。1975年病逝后有17卷文集问世。《德里纳河上的桥》以一座大桥的兴废,追述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波斯尼亚人民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占领下的命运和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因为这部小说成功地“反映了自己国家历史中的事实和命运”,具有“史诗般的力量”,作者获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罪恶的牢院》结构复杂,故事中套故事,以一个正教修道士落入牢院、经受种种苦难为线索,描绘了整个罪恶世界的真实生活。罪恶的牢院实际上是时代暴政的象征。安德里奇被公认为是哲理现实主义作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