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明代纪年青花瓷
1)  dated Ming blue-and-white porcelain
明代纪年青花瓷
2)  Yuan Dynast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元代青花瓷
1.
The hanap and peony veins jar ar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in the Yuan Dynast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collected in the Shanxi museum.
元代青花瓷器在青花瓷的发展史上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山西省博物院藏元代青花瓷——青花缠枝高足杯和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是它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和风格特征。
3)  Ming Yongl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明永乐青花瓷
1.
Analysis of the Ming Yongl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y Raman Microscopy;
明永乐青花瓷片的显微拉曼光谱分析
4)  later Ming dynasty domestic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晚明内销青花瓷
1.
Kraak porcelain and later Ming dynasty domestic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re the same period production in Jingdezhen China, they are made for Chinese domestic market and foreign market that Europe is the major one.
克拉克瓷与晚明内销青花瓷是同一时期中国景德镇的产品,分别针对中国国内市场和以欧洲为主的国外市场,其主题纹饰之间必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5)  Yuan Dynasty Blue-and-white Porcelain Wares
元代青花瓷器
1.
On Printings Style of Yuan Dynasty Blue-and-white Porcelain Wares;
元代青花瓷器绘画风格及其原因
6)  dated porcelain
纪年瓷
补充资料:明代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器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洪武时期  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新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玉壶春瓶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均古朴庄重,也有更加清秀圆润的盘、碗。其装饰工艺,器内阳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装饰,是为元代枢府窑及元青花技艺的继续。南京明故宫御带河和北京的元、明宫殿遗址,于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残瓷,表明此时有青花云龙盘,外壁青花,里壁模印云龙纹饰,盘心画有长脚形如意云纹 3朵。其后的永乐、宣德乃至正德、嘉靖时均沿用这一装饰,但洪武时如意形云的云尾较长,显得飘洒流畅。
  
  这时的青花瓷图案多扁椭圆形菊花纹样,其葫芦形叶纹不像元代层多而规矩,风格较柔浑豪放,最常见的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缠枝花纹,也有牡丹、莲花、菊花、茶花及灵芝纹及如意头形云肩与变形莲瓣等。其中,或空白或绘以团花。隔断篱笆的园景极其新颖,有宽阔的蕉叶、奔放的龙纹及草书"福"、"寿"等字,笔意流畅,再衬以较为白润肥腴的釉面,时代特点鲜明而突出。
  
  永乐、宣德时期  胎釉精细,青色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苏麻漓青" (亦译"苏泥勃青",是古波斯雷伊城产的青金蓝钴料,波斯语为"拉吉窪德" ),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贸易和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也受到西亚地区的影响。
  
  永乐青花纹饰除传统的龙凤纹配以长脚如意云纹或器里壁同元代一样凸印龙纹外,还有园景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婴戏、胡人歌舞、锦纹、海水江牙以及西亚的阿拉伯文和缠枝莲纹等装饰。其用笔或粗或细,着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使纹饰层次清晰。但因研料不细,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色锡光,成为永乐、宣德时青花的典型色调。这时还将进口料与国产料(浙料)合用,前者浓,后者淡,以淡色绘水波,浓色绘青龙,构成色泽鲜明的对比图案,如官窑款的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盘。单以国产料施浅彩,在浅淡晕散和浓艳的黑蓝中微含紫色,为宣德后期产品的特点。宣德青花的纹饰题材比较丰富,以龙凤纹为多,有海水龙、云龙、穿花龙,或白地青花,或青水白龙,龙又有三、四、五爪,再辅以汹涌澎湃的海水,生动活泼。此外,还有折枝或缠枝莲、菊、牡丹、牵牛、灵芝、荷莲、萱草、枇杷、松竹梅、团龙、云凤、穿花凤、蟠螭、夔龙衔灵芝(摩羯)、海兽等纹饰。
  
  永乐器造型清秀典雅,宣德器相对浑厚,两朝也有同类的造型和纹饰,如玉壶春瓶、梅瓶、绶带耳扁腹葫芦式瓶、花浇、执壶、折沿盆、烛台、鸡心碗、杯 (大、中、小 )、高足碗、卧足碗、大盘、罐、鼎、炉等等。其花浇形式则大同小异,主要区别于鋬柄与纹饰,永乐器为龙形柄,纹饰纤细清秀,无款;宣德器为带形把手,纹饰豪放,有款。八方烛台,宣德时器体均较永乐时的厚重。永乐青花器的新造型有扁腹绶带耳葫芦瓶、蒜头口绶带扁壶、双系小口罐、四系扁罐、轴头罐、漏斗、执壶、三系竹节柄壶、葵花式洗、大鼎炉等。永乐青花器的釉面洁白光润;宣德青花器的釉面青白或呈现桔皱纹,富有时代特色。
  
  这时期青花瓷的造型和纹饰受西亚地区文化影响的也有多种,如天球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蒜头口绶带扁壶、直口双耳背壶、花浇、执壶、无柄壶 (藏草壶)、折沿盆、鱼篓、八方烛台、无档尊等,皆仿伊朗、叙利亚、北非、土耳其等地的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其中扁平腹大壶最为突出,又谓卧壶,为一圆形鼓腹面,中心凸起圆饼,一面砂底无釉,中心下凹有脐,颈的两侧或凸起花朵加以双系活环装饰,一面有长颈口管附盖,纹饰类似永乐款压手杯上所绘纤细缠枝花纹和锦纹,系仿西亚铜质扁壶制作。故宫博物院藏有 4件。
  
  宣德青花瓷较多新样,如石榴式尊、兽耳四方折角八棱瓶、贯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笔管、龙柄凤首流壶、天球、梅瓶、龙缸、罐、出戟盖罐、炉、钵、花瓶、厚胎大碗与骰盔等。此时所制的大盘比永乐时多。有一种86厘米之特大盘,绘以九龙海水,为其中之最。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也曾出土了各式瓶、盆、缸、盘,大器很多,弥补了传世品之缺。中型器以收口、折沿与菱花口为常见,在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 750件宣德青花器中就占50%以上,只有2件书款。
  
  宣德青花罐样式多种,有高、扁、鱼篓式及蟋蟀罐、鸟食罐等多种样式,其最新颖的有出戟法轮式盖罐,器身突出八个长方平面扳手,形如法轮,扳手上画青花折枝花,罐身分层饰以八宝、蓝查文及莲瓣。罐盖的造型与西藏称作"曼陀罗"的供器相似,盖顶面与器身书蓝查文以代表佛,里面及罐内底均书"大德吉祥场",为佛教作道场所用的法器。
  
  永乐青花瓷的金彩饰和雪花标志的款识为新创。宣德青花除继承元末明初的青花釉里红及金彩外,又与矾红彩结合绘制出青水红龙、海兽,色彩鲜艳,质感凝腻,并进一步制作出五彩与斗彩。
  
  永乐青花瓷中写款少,仅有压手杯署款识于器里中心,并以图案花纹围绕。其形制有三种:器中心篆书"永乐年制",外绘鸳鸯环绕;或绘双狮滚球,年款则写于球心;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书写四字款。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存压手杯 4件,器形纹饰相同,内有款识为三花一鸳鸯者,系所藏 120件永乐青花器中的佼佼者。还有采用青花或金彩图记为款者,仅见 4字篆书,为景德镇明代御器厂制瓷署皇帝年号官款之始。
  
  宣德青花瓷则写款多,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多为6字,少有4字与篆书。有的款识写于盖里与器内底或器里中心,有的书于器物外口边或器里口,均6 字横书,肩部的为4字或6字横款。写于器底面的最多见,6字为"大明宣德年制",4字为"宣德年造"。
  
  正统至天顺时期  很少见有官窑款的器物,因为正统年间烧制青花瓷器是犯条律的。但景德镇御器厂制瓷并未完全停止,只是不见书写正规的官窑款。
  
  1986年在香港出现青花缠枝牡丹兽耳尊(残修),器底露胎墨书"明正统二年(1437)正月吉日,弟子程进供奉"字样。其书法为明人风格,造型浑厚,青色浓艳,牡丹纹饰层次清楚,其造型、绘画及青花色泽均不失宣德风貌。日常习见与其类似的瓶、罐,多绘孔雀牡丹、仙人乘鹤、龙、凤、麒麟、高士清闲、琴棋书画、访友、老子讲道、莲池鸳鸯等图案,以云气缭绕的仙山楼阁画面较为突出。
  
  1973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明正统二年宁王朱权长子朱盘烒的墓葬中发现 5件青花盖罐,均以缠枝莲为主题装饰,全器连盖绘轮纹五层,有的衬覆莲及八宝,青色浓艳,与宣德青花瓷的风貌一致。
  
  另有两件相同的青花笔架,均为五峰山形。一件通身用重色青花绘山峦云气、楼阁人物联景,即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 的; 另一件正面用国料青花书写"正统捌年"款,背面绘以类似笋皮纹的装饰,以显示山峦层叠,青泛黑褐之色,笔意粗重,虽为民窑造器,却是正统时青花瓷的代表杰作。
  
  景泰时的青花瓷迄今未见纪年款器物。江西景德镇景泰四年和七年墓中曾出土一批民窑青花器,有三足筒炉、戟耳瓶等,画意简略,特征类似前朝。
  
  天顺时青花瓷,据《江西大志》有"元年委中官烧造"的记载。目前虽未见官窑年款器,却有书"天顺年"款的青花瓷,瓷质细腻,胎体较薄,纹饰圆润而柔,颇似后来成化时的青花风格。迄今发现的 2件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均为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器口径为16厘米,造型优美,口沿饰回纹边饰,器身环写3 行波斯文,器内底书"天顺年"3 字。与其基本相同的另一件现藏山西省文物商店,炉身里壁与内底心分别书有"天顺七年大同马"和"天顺七年大同马氏书"双重款。此器既有宣德以来的豪放风格,也有成化时期的矜持姿态,尤其是所书"天"字,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书法,为天顺青花瓷的明显特征。
  
  成化时期  烧制数量大,且将进口料与国产"平等青"料共用。"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地在江西省乐平县境内,它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苏泥勃青",特点是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或正蓝,含铁量小,故不出现黑斑,呈色沉而不浮,以温润淡雅见长。其纹饰,画意疏朗,绘工精致,用笔纤细而柔浑,明晰透彻,衬以洁白细腻莹润的釉面,使这一时期的青花器成为典雅的艺术品。
  
  1973年与1987年,景德镇御器厂遗址先后出土大量成化官窑残碎瓷器,以青花瓷数量最多。其中,有仿宣德时的松竹梅、双狮戏球、麒麟、海水异兽等纹饰的盘、碗及灵芝纹或飞龙的罐等,器形大小不同。成化时期的小型器皿以盘、碗、杯、碟、高足杯为最,胎薄体轻,造型秀丽,纹饰多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极为工细利落。所绘花鸟、并蒂莲、秋葵、九秋、莲池鸳鸯、水藻、螭龙、摩羯、云气楼阁、高人逸士等,生动飘逸,佛教的十字宝杵、梵文经语书体流畅。其修胎薄如卵壳的三秋花蝶杯,器里可映见外壁纹饰,实为一代之奇。
  
  成化时青花瓷工艺袭宣德之制,亦有标新,更多的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及黄、绿釉青花、青花填绿配以鲜艳的五彩和斗彩,更是争奇斗艳。款识书写"大明成化年制"或"天"字,楷书体笔锋苍劲有力,独具风格。
  
  弘治时期  此期御器厂时而间断停烧,故弘治官窑青花瓷遗物量少,以盘、碗为多,瓶、尊、罐类少见。从器形、纹饰到色彩,都是继承成化时的风格。以"平等青"色料为主,一般色泽更趋浅淡,亦有色显浓深,釉色青亮中闪灰或泛白。纹饰线条尤为纤弱,以云龙、莲塘游龙较多,还有月影梅花、三友、鱼藻、海马、海螺、八怪、狮子牡丹、鹤鹿、高士访友。诗句书法亦用作装饰。习见"大明弘治年制" 6 字楷款。
  
  正德时期  器形、色调、釉色、纹饰均有与成化、弘治青花瓷相同之处。新采用瑞州"石子青" 料烧制,大部分呈色浅淡灰蓝,虽不浓重,但稳定匀净,并有发黑灰色的一类,有的或带铁锈斑。晚期新用云南产"回青"料,发色类似后来嘉靖时的鲜艳浓重泛深色调。正德后期开始烧造大器,花觚、葫芦瓶、烛台、炉、罐、绣墩等渐多,文具类器的笔山、盆、洗、奓斗、奁盒、插屏、花插,亦很新颖。烧造工艺日趋粗糙,胎体逐渐增厚,釉泛青灰。纹饰以穿花龙、翼龙、螭龙、双勾石榴、婴戏、人物故事和阿拉伯文古兰经语作主题的为多。款识楷书"大明正德年制"4或6字,或以八思巴文、阿拉伯文写款,是本朝的特殊风格。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  烧制数量最多,以"回青"料为主,基调以色泽浓艳泛紫为共同特征。
  
  嘉靖青花尚浓,以蓝中泛紫为主,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亦有着意摹制成化青花浅淡润泽之色,有类正德时灰暗黑蓝色泽者。除以色泽取胜外,造型、品种更加多样,多为文具、餐具盘碗。陈设品的大件器增多,如花盆、大罐、鱼缸、口径80厘米的大盘,还有宗教供器如佛、道教的葫芦瓶、蒜头瓶等。器形多为方形或六、八方形。造器工艺粗犷,体重硕大,成器较难,因而有欠规整。图案纹饰承自前朝传统题材,并贯以道教色彩,有八卦、云鹤、八仙庆寿、老子讲道、桃鹤、"寿"字、"福"、"寿"字攀枝组花为树和吉语文字"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款识多书"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嘉靖年造" 6字楷书。
  
  隆庆时的青花瓷,色泽鲜艳,制作精细,可居三朝之首。传世品有瓶、壶、缸、罐、炉、盒、洗、盘、碗。器形除圆形外多为菱形、梅花花瓣形、方胜、长方、六方、多方、银锭式,且有镂空工艺装饰手法。器体厚重,但很精致。纹饰以云龙、龙凤、兔纹、仕女、婴戏为多,人物形象摹拟元人笔意,额宽、身长为其特点。款识一改以往的"制"字,几乎全部书"造"字,如"大明隆庆年造"。
  
  万历早期青花瓷风格与嘉靖时一致,如不以款识来区分,就难以辨别。后因采用浙江所产青料,即"浙料",故青花色泽不及前时那样浓艳,而是蓝中微泛灰色。淡描的浅淡之色与以前的浓者对比显得清新。
  
  万历时仍尚大器,造型亦多。景德镇御器厂继烧成器难度大的大器,如花缸、绣墩、梅瓶、花觚、地瓶等外,还多制文具类的笔洗、笔格、笔山及基盘、烛台、盆、盒、蟋蟀罐等。明代定陵出土青花龙纹大梅瓶高达73厘米。图案以龙凤纹为主,各种动物、翎毛花卉、及老子讲道、张天师驱五毒等也入画面。龙灯、龙舟、婴戏的构图人体比例有欠协调,往往头大身小,繁缛而缺乏立体感。款识楷书字体工整与草率者兼而有之,习见者为"大明万历年制"。
  
  天启、崇祯时期  官窑器物较少,多系民窑烧造。天启青花色泽有鲜艳明快的,也有蓝中泛灰程度较大的一类,工艺与明早期相比则明显粗糙,纹饰以涂染手法绘出,有泛蓝黑或灰色者,同时出现浓淡混水,层次分明,色泽葱翠的为向清代色泽过渡的清新色调。造型有梅瓶、炉、罐、壶、缸、花觚、净水碗、盘、碗、杯等。胎体一般多厚重,质粗松与坚致者并存。其精细作品,胎薄体轻,轻描绘画,细柔如宋画白描,为历代少有之妙笔,如书"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画八仙人物的龙钮钟和官窑款绘松竹纹小杯,就是晚明的精品。用浙料绘制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万历时的繁密风格,纹饰广泛,既有人物故事如达摩、罗汉,又有动物如虎、牛、芦雁、鱼、虾,也有大写意山水,具有豪放夸张的写意画特点。日本陶瓷学者将此类作品称之为"古染付",属于外销商品,确有日本陶瓷风格。
  
  崇祯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停废。迄今所见多系民窑烧造,工艺较差,且多为供器类,如筒状香炉,常绘粗率龙纹,颜色灰调暗褐,多有晕散。署崇祯七、八、九、十年纪年款的器物格调一致,其浓重色泽中夹带黑斑,晕散严重的则影响纹饰及字体的清晰度,往往模糊不清。
  
  这时的青花瓷器具有向清代过渡的特殊风格,如署有"大明崇祯年制"款识的青花圆盒,以青花为地,留出细致工整的白缠枝莲花纹,器底宽削平切圈足,足际露胎较多;又如青花淡色描绘罗汉纹的香炉类,绘达摩攀道,上肩部暗刻忍冬纹,纹饰简疏,青花色鲜亮,底部书"大明崇祯年制" 6字楷款,书写工整。
  
  纹饰多用粗线条,有的用淡描画法,有的用泼墨涂染画法。题材以写生为主,所画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明晚期粗放生动的风格;其细致工丽的文静人物和皴染山水,开清代青花之先声,有列国故事、山林高士、八仙、罗汉等画面,颇为典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