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涅
1)  Heine [英]['hainə]  [美]['haɪnə]
海涅
2)  Heine theorem
海涅定理
1.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give a definition of Heine theorem in different functions limits and summarize its application through illustrating examples.
揭示了海涅定理的内涵,分别给出了不同函数极限的海涅定理,归纳总结了它的应用并举出实例。
2.
Given equivalent propositions to Heine theorem when it s condit on is weaken,Heine theorem can beexpressed in more powerful forms, then it will be more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tosolvetheproblemsoffunctionlimit.
给出了海涅定理条件减弱之后的等价命题。
3.
Heine theorem for the limit of function and the limit of the sequence is generalized.
推广了联系函数极限和数列极限的海涅定理,并运用其推广形式证明了几个命
3)  Heinrich Heine (1797~1856)
海涅,H.
4)  Heine-Borel theorem
海涅公式
5)  Heineken
海涅肯啤酒
6)  Vening Meinesz hypothesis
维宁-海涅斯假说
补充资料:海涅
海涅(1797~1856)
Heine,Heinrich
    德国诗人。1797年12月13日生于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卒于1856年2月17日。
   
   

图片


   
    生平创作 1815年在法兰克福学习经商。翌年到汉堡,在叔父所罗门的资助下开商店。1819年经商失败后,在叔父资助下进波恩大学和格丁根大学攻读法律,后转入柏林大学,最后仍在格丁根大学完成大学学业。为了获得一张欧洲文化的入场券,于1825年接受基督教洗礼,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817年在汉堡一家刊物上发表了处女诗作。1821年出版了《诗集》,此后接连发表了许多诗作。1827年将已发表的诗作稍加整理,结集出版第一部诗歌总集《诗歌集》,其中包括《青春的烦恼》、《抒情插曲》、《还乡曲》、《哈尔茨山游记插曲》和《北海》。这期间还从事散文创作,根据自己1824~1830年间在各地旅行的见闻和印象写了许多游记,先后编为3卷《游记集》和1卷《游记集补遗》出版。
   1830年海涅在黑尔戈兰岛温泉浴场疗养时,听到法国七月革命的消息,欢欣鼓舞,渴望到巴黎去“呼吸新鲜空气”。1831年5月到巴黎,开始了他生活中的新阶段。在巴黎他密切注视着革命的发展,关心自己祖国的状况,为德国报纸写了大量通讯和政治评论,集为《法兰西状况》一书出版 。同时还在法国报刊上撰文介绍德国文化和宗教 ,出版《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和《论浪漫派》两本学术著作。在巴黎,海涅结识了巴尔扎克、乔治·桑、贝朗瑞、雨果、肖邦、李斯特、大仲马、柏辽兹等文艺界人士。海涅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激起了德国反动政府的痛恨,1835年德国联邦议会把他列为青年德意志之首,禁止他的作品在德国出版发行。
   1843年10月海涅从巴黎启程回国,12月中旬返回巴黎后不久,就结识了马克思,交往密切,两人成了终生不渝的诤友。海涅最出色的政治抒情诗就是在与马克思交往的时期创作的,如《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织工之歌》、讽刺诗《路德维希国王赞》、《中国皇帝》、《新亚历山大》、《教义》等。海涅的第二部诗歌总集《新诗集》也在1844年出版,集中收进了30年代以后的创作。
   诗人的后半生一直为病魔所缠。早在30年代,海涅便出现了瘫痪症的征兆,40年代中期健康状况严重恶化,瘫痪逐渐向全身蔓延,左眼失明。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时,他的身体几乎垮了,此后便在他称之为“褥垫墓穴”的病榻上躺了8年。在妻子玛蒂黛的精心照护下,诗人表现了非凡的毅力,以口授的方式,创作了第三部诗歌总集《罗曼采罗》,还从40年代为《奥格斯堡总汇报》撰写的通讯中精选了一本《卢苔齐亚》,直到逝世前,他还创作了最后一首诗《受难之歌》。
    主要成就 海涅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散文、评论3个方面。作为诗人,在他开始创作时正是德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交替时期,这一特点在他的诗作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早期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民歌风格和韵律,主要表现爱情的欢乐和痛苦,抒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忧郁的情调和欢快、热烈的情绪相伴。这些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许多诗篇被音乐家谱成歌曲。在吸取了浪漫派的营养之后,他又获得超越浪漫派的力量,使自己成为德国最后一位浪漫派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位现代诗人。海涅到巴黎以后,接触了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0年代同马克思的交往又使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更多的了解,视野更开阔,思想境界也更高。在创作上他反对诗歌脱离现实,也反对只有空洞口号的倾向诗。他出色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如在《西里西亚织工之歌》中,诗人对压在工人头上的骗子上帝、吸血鬼国王和腐尸祖国发出了“三重诅咒”。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对德国反动、黑暗的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犀利的讽刺、新奇的比喻、滑稽的幽默、真挚的抒情、奇特的幻想相互交叠穿插,体现了诗人政治诗的艺术特色。海涅晚期在病床上创作的诗歌,有的流露出悲怆凄凉的情绪,但仍保持着讽刺和抒情相结合的特点,仍然关注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有的诗里还洋溢着炽烈的战斗激情。
   海涅的散文游记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大自然迷人景色的出色描绘,优美的感情抒发,对纯朴的人民的热爱,对黑暗、腐朽事物的憎恨和讽刺,对现实和革命的热情关注,构成他散文游记的基调。
   海涅的评论著作对沟通德法两国的思想文化作出了贡献。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书中,一方面批判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古典哲学,同时看到了在迂腐晦涩的哲学言词之后所隐藏的革命思想。在《论浪漫派》中,海涅一方面批判德国浪漫派脱离生活、美化现实的不良倾向,同时肯定浪漫派在艺术上的成就。
   海涅一方面称自己为“人类解放斗争中的一名勇敢的战士”,他要唱“一支新的歌”,要“在地上建立起天堂”,预见了共产主义最终将取得胜利,同时又对共产主义满怀恐惧,担心它会毁坏艺术,破坏他心爱的东西。海涅思想上的这种矛盾表现了他作为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在世界观上的局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