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novels of the the Chuangzao Literature Society
创造社小说
1.
The consilience of the cosmic outlook and the outlook on life,the blending of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ocial observation,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life and death boundary and the ideal life state,all have expanded the room for thoughts on the universal tendency on life in the novels of the the Chuangzao Literature Society.
创造社小说以突出自我意识为表征,以扩展生命时空为策略,以强化主体精神为目标,将个体生命置放在宇宙这个宽阔的时空中,去展现其存在、追求以及价值。
3) the Creation Society novel of early stage
前期创造社小说
4) the authors of the early Creation Society
前期创造社作家
1.
In fact, the culture of Confucian school has left indelible brand over the authors of the early Creation Society.
前期创造社作家激烈地反叛传统,并自觉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5) Little fellows" in Creative Literature Society
创造社"小伙计"
6) doctrine of creation
创造说
1.
From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the doctrine of creation conform the nature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从有价证券的一般原理出发,采创造说更符合有价证券的基本属性。
补充资料:创造社丛书
现代文学丛书。创造社编辑,共60余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艺论著和少量译作。1921至1930年间,陆续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光华书局、创造社出版部出版或再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最早开始出版的新文学丛书。
1921年 7月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经过长期的酝酿于东京正式成立了创造社。在酝酿期间,同年4月,郭沫若、成仿吾曾回国与上海泰东图书局接洽承印文学刊物事宜,因为困难,商定先出丛书,将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和未及发表的作品,编为诗集《女神》、小说集《沉沦》等,定名为《创造社丛书》,交泰东图书局出版(创造社创办的第一个文艺期刊《创造》季刊,至1922年5月始由该书局印行)。
《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女神》,于1921年8月出版,《沉沦》也相继在10月出版,从此以后,直至创造社实际停止活动的1930年,在近10年的时间里,创造社的成员、思想主张和刊物均有所发展变化和更动,但是《创造社丛书》始终持续编辑出版。它所收的作品,包括了该社成员不同时期的大部分重要著作,代表了创造社的创作实绩:既显示出其成员大体相似的思想倾向、艺术特色,又反映了它前进发展的轨迹。除出版最早,影响最大的《女神》、《沉沦》之外,尚有郭沫若的《星空》、《三个叛逆的女性》、《瓶》、《前茅》、《恢复》、《文艺论集》等,郁达夫的《寒灰集》、《鸡肋集》,成仿吾的《使命》、《流浪》、《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郭沫若的合集),郑伯奇的《抗争》,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爱之焦点》,周全平的《烦恼的网》、《梦里的微笑》,倪贻德的《玄武湖之秋》,穆木天的《旅心》,王独清的《圣母像前》,冯乃超的《红纱灯》,陶晶孙的《音乐会小曲》,龚冰庐的《黎明之前》,华汉(阳翰笙)的《暗夜》等,另外,收在这套丛书中的几种翻译作品,如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著)、《茵梦湖》(施笃姆菁与钱君胥合译)、《雪莱诗选》等,也曾影响深远。除文学著译外,前期《创造社丛书》还收有朱谦之的《革命哲学》、《无元哲学》两种。另由泰东图书局于1923年开始出版的《辛夷小丛书》,亦属于《创造社丛书》的系统,编有郭沫若等的诗歌散文集《辛夷集》、郭沫若的古诗今译《卷耳集》,郁达夫的小说、散文集《茑萝集》等。《创造社丛书》所收作品有的也曾编入该社《世界名家小说》、《落叶丛书》等丛书。
不论是创造社的前期,还是后期,它所编辑的《创造社丛书》,都曾引起当时文艺界和读者的注意,尤其在青年中影响更大。其中有的一再重印,如《女神》至1929年已重印 9次,《沉沦》至1930年已重印12次,如《雪莱诗选》1926年初版后,到1932年已重印了17次。《创造社丛书》在新文学发展初期形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和20年代后期倡导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21年 7月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经过长期的酝酿于东京正式成立了创造社。在酝酿期间,同年4月,郭沫若、成仿吾曾回国与上海泰东图书局接洽承印文学刊物事宜,因为困难,商定先出丛书,将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和未及发表的作品,编为诗集《女神》、小说集《沉沦》等,定名为《创造社丛书》,交泰东图书局出版(创造社创办的第一个文艺期刊《创造》季刊,至1922年5月始由该书局印行)。
《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女神》,于1921年8月出版,《沉沦》也相继在10月出版,从此以后,直至创造社实际停止活动的1930年,在近10年的时间里,创造社的成员、思想主张和刊物均有所发展变化和更动,但是《创造社丛书》始终持续编辑出版。它所收的作品,包括了该社成员不同时期的大部分重要著作,代表了创造社的创作实绩:既显示出其成员大体相似的思想倾向、艺术特色,又反映了它前进发展的轨迹。除出版最早,影响最大的《女神》、《沉沦》之外,尚有郭沫若的《星空》、《三个叛逆的女性》、《瓶》、《前茅》、《恢复》、《文艺论集》等,郁达夫的《寒灰集》、《鸡肋集》,成仿吾的《使命》、《流浪》、《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郭沫若的合集),郑伯奇的《抗争》,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爱之焦点》,周全平的《烦恼的网》、《梦里的微笑》,倪贻德的《玄武湖之秋》,穆木天的《旅心》,王独清的《圣母像前》,冯乃超的《红纱灯》,陶晶孙的《音乐会小曲》,龚冰庐的《黎明之前》,华汉(阳翰笙)的《暗夜》等,另外,收在这套丛书中的几种翻译作品,如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著)、《茵梦湖》(施笃姆菁与钱君胥合译)、《雪莱诗选》等,也曾影响深远。除文学著译外,前期《创造社丛书》还收有朱谦之的《革命哲学》、《无元哲学》两种。另由泰东图书局于1923年开始出版的《辛夷小丛书》,亦属于《创造社丛书》的系统,编有郭沫若等的诗歌散文集《辛夷集》、郭沫若的古诗今译《卷耳集》,郁达夫的小说、散文集《茑萝集》等。《创造社丛书》所收作品有的也曾编入该社《世界名家小说》、《落叶丛书》等丛书。
不论是创造社的前期,还是后期,它所编辑的《创造社丛书》,都曾引起当时文艺界和读者的注意,尤其在青年中影响更大。其中有的一再重印,如《女神》至1929年已重印 9次,《沉沦》至1930年已重印12次,如《雪莱诗选》1926年初版后,到1932年已重印了17次。《创造社丛书》在新文学发展初期形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和20年代后期倡导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