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质信息科学
1)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地质信息科学
2)  geological infoma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地质信息科学与工程
3)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学信息科技
1.
Development and its forefronts of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学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其研究前沿
4)  geo-information science
地球信息科学
1.
A method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for studying carbon cycle and its mechanism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2.
Research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s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3.
Interrelation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Digitalearth;
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
5)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地理信息科学
1.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 ,国外也有将 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 (SpatialInformationTechnique )的。
2.
Geographic space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and the core concept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阐述了关于地理信息科学的个人观点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研究人、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以地理空间为其核心范畴。
3.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geographical tradition and technology driven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ame to a conclusion that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s a new paradigm of geography after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he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framework of this new subject.
通过阐述地理信息科学的定义, 及其地理学传统和技术驱动机制, 论证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信息革命和范式演进的结果, 是从信息机理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层人地关系系统的地理学科, 并提出其内容框架和学科体
6)  GIscience
地理信息科学
1.
On Ontological Methodology in GIscience;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本体方法论
2.
With reference of the PSE(Problem Solving Environment ), The MRSA(Muli-Regional Spillover Analysis) is built for conducting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method of researching the economic issues such as regional spillover under the GIScience.
本研究以区域溢出为问题域,根据区域溢出分析所具有的特点,在PSE(Problem Solving Environment)框架下开展了区域溢出分析与地理信息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构建了多区域溢出分析器(MRSA)。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所属专门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机构有 6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以及4个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近2000人,除完成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外,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办有10多种专业刊物。40年来,在人员组成、学科设置、实验装备等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地质学研究体系。
  
  地质研究所  1951年建于南京,1954年迁至北京。前身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研究室。研究重点是:岩石圈的组成、结构、演化及动力学;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关系;大陆和大陆边缘的基础理论;工程地质、地质灾害、资源(矿产、水、地热、矿物材料)等应用课题。办有《地质科学》、《国外地质》、《岩石学报》等6种刊物。
  
  地球化学研究所  1966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部分研究室与贵阳化学研究所组建于贵阳。主要从事矿床(包括能源矿床)的成矿理论、矿物物理和矿物材料、地壳上地幔等地球化学、第四纪与环境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办有《地球化学》、《矿物学报》、《地质地球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等期刊。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951年建立,原名为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用现名。前身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央地质调查所有关研究室(组)。主要从事各地质时代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的发生、演化、变迁以及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和生物地质的划分对比等研究。办有《中国古生物志》、《华夏古生物》、《古生物学报》、《微体古生物学报》、《地层学杂志》等期刊。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57年成立于北京。其前身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1929),后曾改称全国地质计划指导委员会新生代研究室(195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1953),1960年易为现名。主要研究古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人类起源与发展,以及与文化演进的关系,与人类演化有关的古气候环境。近年来还开展应用人类学和现代人体质形态的研究。办有《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古生物学文摘》等季刊和专刊。
  
  兰州地质研究所  1960年于兰州建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室。主要从事沉积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化,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及分布特征等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石油、煤成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的组成、成矿理论及矿物材料、环境保护等应用基础性研究。办有《沉积学报》等刊物。
  
  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建于1961年,1978年改为现名。其前身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展大地构造理论地洼学说;运用地洼学理论开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和发展史,矿产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以及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成矿理论与评价预测的研究。办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等刊物。
  
  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  建于1984年,主要从事黄土的成因、结构及演化,以及第四纪地质、气候、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