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刘敦儒
1)  Liu Dun-ru
刘敦儒
2)  LIU Dunzhen
刘敦桢
1.
On My Father LIU Dunzhen s Stud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lassical Gardens;
纪父亲刘敦桢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研究和实践
2.
The Contributions of Liu Dunzhen in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刘敦桢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肇始与发展的影响
3)  Zhu Dun-ru
朱敦儒
1.
On the Change of the Self-image in ZHU Dun-ru s Ci;
论朱敦儒词中自我形象的嬗变
4)  Zhu Dunru
朱敦儒
1.
Review of Research on Zhu Dunru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20世纪以来朱敦儒研究回顾
2.
A Poet from North to South——Zhu Dunru s Tragic Psychology and His Artistry;
南渡词人朱敦儒悲剧心理及其艺术表征
5)  Zhudunru
朱敦儒
6)  Confucian classics at Dunhuang
敦煌儒典
补充资料:刘敦桢(1897~1968)
      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字士能,湖南省新宁县人。1897年9月19日生,1968年4月30日卒于南京。早年就读于长沙楚怡学校。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25年任教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1927年,该校和东南大学等合并成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中央大学,柳士英、刘敦桢、刘福泰等在中央大学创立中国最早的建筑系。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刘敦桢有志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928年,发表《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刘敦桢于1930年加入,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论文《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等。1932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文献主任。他与该社法式主任梁思成共同调查各地古建筑,结合文献分析研究,奠定了中国建筑史这门学科的基础,培养了一批研究骨干。他写的论文如《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同梁思成合作)、《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等,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树立楷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营造学社由北平迁往云南、四川。刘敦桢收集沿途古建筑和民居资料,系统调查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古建筑,写成论文《西南古建筑调查概况》等。1943年,返中央大学任教授,1944年起任建筑系主任,兼重庆大学教授。1946年起,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敦桢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1952),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1952~1968)、主任(1960~1968)。 1953年创办中国建筑研究室,广泛调查民居和南方古建筑,深入调查苏州园林。出版了《中国住宅概说》(1957),又作苏州古典园林科学报告。他在民居和园林两个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影响很大。1959年起,他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国内研究成果,为中国建筑史这门学科作出贡献。
  
  刘敦桢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著作已编成《刘敦桢文集》共四卷,已出版第一卷(1982)和第二卷(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