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晋察冀边区
1)  the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晋察冀边区
1.
Agriculture lays the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 in the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and is main sources of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wartime.
农业是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是战时财力、物力的主要来源。
2.
The guid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re kept file materials collectio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re used to approach systemically, the commodity pri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levels in the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本文运用各类史料,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系统探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物价问题。
3.
In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the women in the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appearing in the society when they resisted the aggression from the Japan and constructed the Border region.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广大妇女在抗击日本侵略和进行边区建设的过程中,开始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她们以无私的奉献和无畏的牺牲,赢得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承认和尊重,其社会地位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2)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晋察冀边区
1.
The Policies on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 in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During the War of Anti-Japanese;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
2.
A Study on Nation-saving Government Bonds Issued in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发行救国公债的历史意义
3.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these financial measures ensured basic military supplies and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in wartime.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策略,保障了战时最基本的军需与民生,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  Education in the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晋察冀边区教育
1.
Exposition on the Education in the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教育述论
4)  Great Counter Offensive in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晋察冀边区大反攻
5)  Counter-Campaign against"Besiegment by Eight Routes of the Enemy Forces" in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
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
6)  Autumn Counter-Operation against Besiegment in Shanxi-Chaha'er-Hebei Border Region,1938
晋察冀边区1938年秋季反围攻
补充资料:晋察冀边区大反攻
      1945年 5月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8月10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大反攻命令。据此,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一面命令所属部队向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承德、山海关等地日军反攻,并遣主力部队一部挺进东北,协同苏联军队和东北抗日联军作战,收复东北国土、解放东北人民;一面向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下村定发出最后通牒,勒令日军缴械投降。晋察冀军区所属冀晋、冀中、冀察、冀热辽各军区随即以部队主力11万余人,民兵75万余人,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对已陷入解放区广大军民包围中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大反攻。
  
  围逼平津,解放广大城乡  冀察军区部队主力一部与冀中、冀热辽军区部队一部,于8月12日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北平,占领通县机场。冀中军区部队主力,于8月19日晚对天津发起进攻,占领杨村机场,攻克外围据点,一度攻进天津西站。冀晋军区部队主力,配合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夺取太原,从东面与东北面进抵城郊。冀晋、冀中、冀热辽军区部队各一部,为策应对平津的围攻,分别对保定、石家庄、唐山展开猛烈进攻。正当反攻胜利在即之时,国民党当局公然与日伪军合流,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调运大军抢占平津与交通要道,进逼解放区。在此形势下,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除令一部兵力继续围逼天津等城市外,主力转向解放广大中小城镇和乡村。各部队经月余战斗,夺取县城29座,切断境内日军所有铁路交通,残余日军被迫龟缩于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唐山、太原等孤城。河北、山西广大地区均获解放。
  
  
  收复张家口,解放察哈尔省  冀察军区部队主力一部,于8月15日对长城线上的军事要冲张家口,从东、南、西三面构成包围。军区各地方部队与民兵,为配合对张家口的进攻,分别攻占了张家口外围的一些重要城镇、矿山、电厂、车站等,使张家口陷于孤立。19日苏蒙联军向张家口以北的狼窝沟日军攻击。20日晨,冀察部队对张家口发起总攻,经数日激战,于23日晨收复张家口。随即,对各县拒降的伪军展开全面清剿,至11月2日,察哈尔省(今划归河北、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完全获得解放。
  
  进占承德解放热河省  冀热辽军区部队一部分别从兴隆与围场两地出发,南北合击承德;另一部从冀东区北进平泉、凌源、赤峰。两路大军会同苏军消灭了热河境内的日伪军。 其中收降了在兴隆的伪"满洲国"军4个团和7个"讨伐队" 以及在青龙的6个"讨伐队"。9月23日,沦陷十数年之久的热河省(今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获得解放。冀热辽部队主力北进后,留在冀东区的部队连克境内县城18座,9月1日收复华北重要港口秦皇岛。
  
  挺进东北收复失地  冀热辽军区部队主力,分前后两个梯队,于8月中旬分别由冀东区向东北挺进。前梯队一部由九门口出关, 8月30日在绥中地区与苏军会师,共同攻克山海关(见彩图)。盘踞在兴城、锦西、锦州等地的伪"满洲国"军 2个旅与伪满保安警察部队全部被出关部队解除了武装。为控制山海关内与东北的通道,冀热辽出关部队在山海关驻守2个团,在锦州驻守1个团(后冀中军区增派1个团)。出关部队在向辽西进军中消除了辽西13个县的伪满军警和土匪武装,建立了政权机关,沿途设立了兵站。9月5日出关部队第一梯队先头部队进入沈阳。冀热辽出关部队在东北抗日联军协同下,对各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解除伪满军警武装、筹建人民政权。同时,部队又扩建了 81个步兵旅、2个炮兵旅、10个独立团及黑龙江边防支队。至10月中旬,辽宁全省,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亦获得解放。
  
  
  8~11月的大反攻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共歼灭日伪军11万余人。全区野战部队发展到21.5万余人、地方部队10.4万余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0余万人;解放察、热两省全境、河北省大部和山西、绥远、辽宁省各一部,收复了张家口、承德、秦皇岛、集宁、丰镇、山海关、绥中、锦州等70多座城市;建立了察哈尔、热河 2个省政府及191个县(旗)政府、4个自治区政府,拥有人口4000万;形成了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千里的战略基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