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1)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2)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1.
The ethics of postmodernity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Bauman s framework of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后现代伦理学是鲍曼在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框架下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3)  post-modernity
后现代性
1.
Study on the Generation Situation of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生成境遇
2.
Synchrony: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共时态: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3.
Discussion on post-modernity characteristic of female novel in new era;
论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后现代性特征
4)  postmodernity
后现代性
1.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On the postmodernity of China Men s writing devices;
探索与创新:论《中国佬》创作手法的后现代性
2.
Dialogue betwee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对话
3.
Thinking SARSE, particularly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the Occident modern times, its whole course and trend have presented distinct postmodernity.
透析近现代西方的环境伦理观念,一个极为鲜明的特征则在于其整体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呈现出十分突出的后现代性。
5)  post modernity
后现代性
1.
Although "post modernity"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West is the Western culture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b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ideas and new trends of thought.
"后现代性"虽然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的思想倾向。
2.
Unfolding between modernity and post modernity is a main trend of the evolution of pioneer poetry ideas in the 1990s.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张力关系中展开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观念的重要走向之一。
3.
The development of post modernity in recent Chinese films embodies the adaptation of authoritative sayings, discarding authoritative sayings, and estranging and clearing up authoritative sayings.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流变,体现在对权力话语改写、错位、疏离和消解上,呈现出明显的消费性能指,尽量满足观众的视听快感,稀释了人文内涵,荡平了美学深度。
6)  post-modernism [英]['pəust'mɔdənizəm]  [美][post'mɑdɚnɪzəm]
后现代性
1.
Influenced by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and post-modernism,the ideas of"a corporation as a bundle of contracts" and"a corporation as an enterprise" appeared in the countries of continental legal system and Anglo-Saxon legal system.
受后现代性思潮和法律经济学分析的影响,"公司契约论"与"公司企业论"先后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成长起来。
2.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of the post-modernism from the viewpoints covering the creation and transmutation: modern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cending modernity.
从现代性精神的生成、嬗变和超越现代性精神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后现代性的思想特质。
3.
So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post-modernism of Larkin in three aspects: language, theme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故本论文欲从拉金诗歌的语言、题材、审美意识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诗歌中的后现代性,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拉金诗歌对于英国当代诗歌的意义。
补充资料:现代舞
现代舞
modern dance

    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舞蹈形式。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用新的舞蹈手段表现自我,表现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训练、创作和表演上,不存在任何普遍的规范,每个艺术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思想、感情乃至性格自由发挥,建立自己的法则。现代舞只是对这一舞蹈类型的统称,并不概括其中各种流派的全貌。
    发展概况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当时首先出现的是I.邓肯的“自由舞蹈”。严格地讲,邓肯的舞蹈还不是现代舞。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与她同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E.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律动”和R.von拉班的“空间协调律”则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理论条件。特别是拉班,他全面探讨了人的身心活动规律、肌肉的松弛和紧张、动作的协调以及舞蹈空间等理论问题。
    拉班的学生M.维格曼把他的理论,通过创作实践变成了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论具体化。拉班-维格曼这一现代舞派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强调感觉第一。维格曼的舞蹈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她认为,只有对音乐的“独裁”进行反抗,才会产生“自由自主的舞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维格曼为首的德国现代舞坛,一直是世界现代舞的中心。后来由于纳粹政权的反对,现代舞在德国被取缔,中心转向美国。但现代舞在美国的发展是曲折的,现代舞的先驱邓肯和R.圣丹尼斯都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欧洲首先得到承认并获得成功的。当她们在大西洋彼岸名声大振之后才引起美国人的注意。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文化,现代舞一旦被接受后,马上受到了重视,几乎成了它本土的舞蹈文化。
    圣丹尼斯对现代舞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色彩、富于神秘感的现代舞,给美国商业性极强的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而且还在她创办的现代舞学校中培养了一批现代舞的杰出代表。
    在圣丹尼斯的学生中,M.格雷厄姆、D.汉弗莱成为美国现代舞的代表,特别是格雷厄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名词。她们虽然都是圣丹尼斯的学生,但却都不是老师的继承者,而以叛逆者的身分走着各自的艺术道路。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人的精神。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技术原则,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舞蹈动作的规律。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支撑起来进行反抗,这些动作就含有人类的冲突内涵。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汉弗莱是从外部形态上反对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则是从人类更深层的心理形态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观念。因此她的舞蹈有“心理舞派”之称。格雷厄姆强调舞蹈应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她在《悲悼》中,表现由于焦虑、痛苦使人的身体扭曲和痉挛,就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图解”。她的技术理论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形体变化,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推动身体的旋转、跳跃和跌倒、撑起。她的早期作品曾引起争议,认为过于阴暗、性感,但她终于成为美国声誉最高、享誉最久,影响到戏剧、电影、电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代舞人。
   
   

现代舞《天使对话》——M.格雷厄姆表演


   
   现代派艺术强调创新,这就使艺术家们努力探索新的艺术道路。
    新先锋派舞蹈家M.坎宁安原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但在“舞蹈动作必须有涵义”这一点上与老师产生了严重分歧。坎宁安说:“我从来不要求一个舞蹈演员去想某个动作意味着什么,这正是我为什么不喜欢和格雷厄姆一起工作的原因。”他在舞蹈中追求“偶得动作”,不事先设计动作,只要偶然感悟到一个动作,就让每个舞蹈演员的个人特点无所畏惧、无所隐晦、有力地表现出来。他认为,任何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的一部分。他的典型观点是:只要舞蹈者还在舞蹈,那便是一切,你希望有什么涵义,那就是什么涵义。另一位新先锋派舞蹈家A.尼古拉斯则提倡非人化舞蹈。他认为人体是舞蹈的障碍,所以别具匠心地给演员穿上遮住全身的长袍或罩一个弹力尼龙套,并且用特殊效果的灯光、色彩和音响,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尼古拉斯认为,这种抽象化的手法并不是要取消人性,而是排除个性的束缚,扩大表演者与观众的视野。在他们之后,美国又出现了一系列现代舞蹈家,流派纷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A.艾利和T.撒普等人。
    评价  现代舞是一个生动而又复杂的艺术现象,对它的评价始终存在争议。但是,在突破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探索更广阔的创作途径,扩大人们的艺术视野以及深刻反映个性、心理等方面,评价是肯定的。现代舞出现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芭蕾水火不容,但现在已逐渐互相借鉴、互相A.尼古拉斯编导的现代舞《意象》吸收了,许多舞蹈家还兼通两种舞蹈。在这方面K.约斯、G.巴兰钦、J.罗宾斯和格雷厄姆等人都作出了贡献。
   
   

A.尼古拉斯编导的现代舞《意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